词条 | 经世大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世大典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原书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附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赵世延、虞集等奉敕纂修。赵世延(1260—1336),字子敬。元汪古部人。历仕世祖至顺帝九朝,先后任监察御史、四川肃政廉访使、陕西行台侍御史、中书右丞、平章政事等职。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邵庵、道园。元崇仁(今属江西)人。成宗大德初,被荐为大都路(今北京)儒学教授。历迁集贤修撰、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文宗至顺元年(1330),诏命奎章阁学士院任《经世大典》编纂事,以赵世延、虞集为正副总裁,马祖常、杨宗瑞、谢瑞、苏天爵、李好文、陈旅、王士点等分任纂修。四月十六日开局,次年五月一日成书。 经世大典八八○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 (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 (今属江西)人。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是书参照《唐大典》、《宋会要》的体例,汇编元代典故,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 (1331)。全书分为十篇: 启事四篇,包括帝号、帝训、帝制、帝系; 臣事六篇,包括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又分若干子目。涉及元代职官、赋役、礼仪、宗教、军事、刑法、造作等各方面制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老的部分主要取材于《经世大典》。明中叶以后,此书散佚。我们今天尚能见到的残卷来自三处:一是《国朝文类》卷四十至四十二的《经世大典,序录》,即由原书各类子目的序录汇集而成。对了解元代各项典章制度颇有帮助。二是现存《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的《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卷一九四一六至一九四二三的《经世大典、站赤》和卷一五九四九至一五九五○的《经世大典·海运》。三是《广仓学宭丛书》中的《大元马政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元代画塑记》、《元高丽纪事》、《大元官制杂记》等。1984年台湾出版了苏振申的《元政书经世大典研究》,叙述了此书的修纂过程,内容与价值,可参考。 经世大典书名。元末东平王士点(? —1358)、滕州李泂等撰。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系作者奉命采辑当代典章故实,仿《唐会要》、《宋会要》之体,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撰成。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著录之。旧列史部政书类。久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