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体制改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经济体制改革jingji tizhi gaige

指改革旧的经济体制中的不切实际的经济组织形式、经济机构和经济管理方式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实质是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由于各自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即使在同一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时期不同,所采取的经济体制模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不可能一经选定就凝固不变,它应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人们往往把某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当作社会主义经济唯一可采取的模式,照搬套用,结果是阻碍了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正是这样形成的。它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为: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在所有制上片面追求高度公有化。与此相联系,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上存在着严重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这种经济体制中不合理的成分成为历史必然。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改革的任务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围绕着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十年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其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因此,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明确,我们的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和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稳妥地向前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介绍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情况的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16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社址在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1983年创刊。主要栏目有企业改革、县级经济改革、经济学家、改革思想介绍、政府职能转换、价格、金融、财税改革等。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湖南在“一五”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以条条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在“一五”末期,这种条条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的弊病就暴露出来了,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于是在“大跃进”时期,进行了以扩大地方权限为中心的改革,中央把在湘厂矿下放给省管理,同时,相应地下放了计划管理权限、基建审批权限、财政和税收以及劳动管理权限,这使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了“大跃进”。这个时期,湖南省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大办交通。地方工业虽有发展,但基建战线过长,劳民伤财,浪费增大。在60年代初,根据中央精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方案。这次调整。中央重新强调了统一领导,中央集权,实行以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凡是产品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分配的重点企业,由条条直接管理。这样,在“大跃进”中下放的中央在湘企业,又纷纷上收中央各主管部门。这次体制改革,以条条收权为主。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南又开始了第三次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和1980年开始了湖南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1984年秋拉开了湖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