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结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结婚

男女双方依据一定社会制度或习俗结成夫妻。亦称成婚。中国古代称结婚为嫁娶、“成人”或直接称为“昏因”、婚姻。男子结婚又可叫作娶妻、受室;女子结婚又可叫作于归、出阁等。古代社会中,结婚被认为是一种义务,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古老文化的民族,更把婚姻看作人生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成婚才能生育后代,沿续香火,承继血脉。子女成年后,父母都催促他们快些结婚。一个男子的妻子如果不生养,或到了四十岁还未生下儿子,纳妾便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关于成婚方式,古今中外差异很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❶仪式制。以举行一定仪式为婚姻成立的要件,我国古代聘娶婚即属这种方式。近现代民间仍然习惯于以举行婚宴、聘请亲朋好友欢聚为成婚的标志。欧洲封建社会初期,人们习惯于由神父主持缔结婚约,举行结婚弥撒。1563年特伦托会议之后,历次宗教会议都规定,结婚必须在教堂举行仪式,必须有牧师和两个证婚人在场。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初期,各国法典中还规定必须举行宗教的或市俗的仪式,婚姻方可成立。1804年开始实施的法兰西民法典规定,男女双方需在身份吏前公开举行婚姻仪式,婚姻方为有效,从而开创了市俗婚仪的先例。
❷登记制。必须到法律指定地点进行婚姻登记,才能宣布婚姻成立。中国、前苏联、保加利亚、蒙古、日本、古巴、墨西哥等国都采取结婚登记制度。男女双方自愿,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婚姻便被社会所承认。此种婚姻又称法律婚,民事婚。
❸习惯制。在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早期和一些未开化民族中存在着男女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即被认为是夫妻的习俗,此种结婚的唯一条件是男女双方宣告他们结为夫妻。当代美、英、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恢复了对此种习惯婚的认可,主张男女当事人可以任何方式结为夫妻,美国有21个州的法律规定:婚姻形式有三种:第一,依各州立法成立的法律婚。第二,依宗教仪式而举行婚礼的宗教婚。第三,依习惯法的要求而成立的婚姻,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并实行同居,就认为是合法婚姻,无须领结婚证或举行婚礼。

结婚

又称“成婚”。男女双方符合法定条件并依法定程序确认夫妻关系的行为。我国1980年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是: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则;4.无法律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和疾病。符合上述条件并按法定程序进行结婚登记的男女结合,即产生夫妻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国家法律保护。


结婚

又称“婚姻的成立”。男女双方结合为夫妻的行为。中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直系血亲间、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间禁止结婚。其法定程序是男女双方必须进行结婚登记,由婚姻登记机关发给结婚证。合法婚姻受国家承认和保护。

结婚jiehun

民间传统婚姻习俗。旧时男子结婚称娶媳妇,女子结婚称起发。婚期确定后,男方即搭彩棚请厨师,布置新房,并派人给女方送一对箱子。女方备嫁妆、开脸。至亲好友为男家送贺礼,为女方添箱。婚前晚上,男方请三姓男青年同居洞房之内,由新郎上炕踏四角,谓之踩房。旧时结婚一般用轿车,民国时改用大车。兴平、礼泉人讲究天不亮要将新娘接回。接新娘时,陪同的有本家叔伯、娶女客(多为嫂子)一人或两人、押车娃及亲友一二人。临行前在家门口、十字路口、村口都要鸣炮。到了女家,女方给男方娶客每人一个红包或手帕。新娘跪别祖先、向家人行礼辞行,出门时鸣放鞭炮,娶客起身。新娘将筷子往后一扔,然后再踢干草、过火堆,进轿或上车。早年还有哭嫁的风俗,一般哭到村外即止。若两家娶亲队伍路上相遇,双方伴娘拿出新娘的红花互换,以示互不干扰。走到男方村口,鸣炮缓行。娶、送客与男方执事者互拜,新郎接新娘下轿。男方执事一手提烧红的铧尖,一手拿醋,围绕花轿左右转三圈,把醋浇向烧红的犁铧,过后抛于轿底,此谓浇铧尖。新娘下轿后,踩红砖,过马鞭,履红毡,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将麦麸、豌豆、碎谷草和古铜币及碎花,撒在新娘头上,边撒边唱:“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到门口时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新娘在花堂随着唱礼拜天地、祖先、亲朋来宾、夫妻互拜,礼成。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新娘脱去凤冠霞帔,新人吃和气饭(一般多为面条,先由女方吃一口,男方再吃一口)。再由新郎向新娘的侄子要钥匙,俗称交钥匙。小孩借机向新郎要钥匙钱,经过讨价还价,新郎把要来的钥匙交给送女客,送女客再交给新娘。接着,由男方将新房门帘取下,换上新门帘,将衣箱抬入洞房。然后给新娘要花手帕。仍有一番讨价还价,即所谓“挂门帘”、“抬箱子”。随后,男方一年轻人给新娘端水洗脸,先用水将封着双“禧”的红纸冲破,俗称浇花。然后端水耍闹,向女方讨封钱或手帕。晚上闹新房,俗称耍房,有“三天不论大小”之说。旧时还有听房的风俗。建国后,实行婚姻自由。由一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年龄,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用拖拉机或小汽车娶亲,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同时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有组织地集体结婚、旅游结婚,还有夫妻同栽结婚纪念树的。

结婚

男女双方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根据当代各国立法例,结婚必须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违背结婚条件和程序,就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或者形成无效婚姻,或者其婚姻得依法予以撤销。
结婚的实质要件。当事人结婚时必须具备和必须排除的条件。主要有: 男女双方当事人须有成立婚姻的合意,须到达法定婚龄,须非重婚,须不违背关于近亲结婚的限制,须不患禁止结婚的疾病。在法定婚龄低于成年年龄的国家,还规定未成年人结婚须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有的国家规定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禁止结婚,因奸判决离婚或受刑者不得与相奸者结婚。对于女子再婚,一些国家还规定有半年、300天或一年的 “待婚期”。如1947年修改的 《日本民法典》 亲属编第733条规定: 女子自前婚约解除或撤销之日起,不经过6个月者,不得再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80) 规定的结婚条件是:
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❷结婚年龄,男须满22周岁,女须满20周岁。
❸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❹双方须不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❺须不是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之疾病者。
结婚的形式要件。指法定的结婚程序,各国规定不同。中国和许多国家规定当事人须进行结婚登记。有的国家还要求登记前发表公告或举行一定的仪式,并邀请证人出席作证。有的国家或民族仍然用自己传统的习惯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有关结婚条件和程序的规定,为公民行使结婚自由的权利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结婚

又名嫁娶。男方择定成亲吉日后,于成亲前几个月或更早时间由媒人持贴告知女方,以便女方准备嫁妆。嫁妆多寡随男方送彩礼的多少和女方家庭贫富而定。贫困者,仅一、二床被和少量的家具; 富豪者,则备金漆大床、桌椅箱柜,或备奁田、媵婢女、赠牛马。男家迎娶,由男方备花轿、伴乐队由媒人导至女家,女家则设香案方盘于大门,俟花轿至,撒米压煞,名曰“接轿”。随后,设宴款待接亲队伍。是晚,女家备办酒席,宴客厅堂,母上坐,女旁坐,择福泽老妇导饮,名曰“离娘酒”。酒三巡,携女归房,邀请姑姐妹唱歌,每歌一阙,媒人索花箱钱,谓之“打花箱”。次日早,择时转轿,新娘胸前佩戴一大铜镜(作避邪),头戴凤冠或乌龙帕,或戴绣球帕,行告别祖宗礼。然后,由福泽妇背女人轿。新娘上轿后,锁上轿门,由小舅或其他亲戚小孩管钥匙,轿行亦撒米压煞,乐队盈路,奁物先行,女叔、兄弟和男性亲戚多人相送至男家。花轿出发,途中如遇官轿,花轿走大道 (左边),官轿走小边 (右边)。因为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俗称“小登科”,做官的也要相让。若花轿与花轿相遇,则新娘要互相交换剪刀。凡过山、过桥,新娘要赠给轿夫红包,表示慰劳及暗示多加小心。头铺抬至男家,进入堂屋大门时,由福择妇用秤象征性地称一称,说“重千斤”,寓意婚后福大命大八字大。花轿及至男家,婿要到村外迎接,接下送亲客人的伞等物。同时设香案接轿,择福泽妇为侍娘,启轿由侍娘导新妇入祠堂,同婿拜祖先,拜天地,次拜高堂,夫妻互拜,然后拜翁姑、伯叔,与众宾依次相见,名曰“拜堂”,然后由侍娘引入洞房。当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青年前往闹洞房,令新郎新娘捧姜茶饮客。婚期前一日款媒,婚期后一日散客。1949年后,婚礼并无定规。但因结婚乃一生喜庆之事,人们均好约集亲友同庆,客家送礼祝贺,主家备酒席酬谢。在农村则仍有沿袭旧婚俗者。1957~ 1979年,婚事新办,婚礼从简,有参加集体婚礼的,也有旅游结婚的。80年代后,结婚讲排场、摆阔气日盛一日,铺张浪费之风严重。

结婚

具有一定条件的男女经一定程序自愿结为夫妻的法律行为。澳门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具备两种实质要件,即积极的实质要件和消极的实质要件。积极要件含:(1)双方当事人必须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同性别的结合,同性恋的婚姻是法律不承认的;(2)双方当事人的婚龄必须是18岁以上的“充分婚龄”,才能结婚。如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仅为16岁的最低婚龄的未成年人,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能结婚;(3)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这种合意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在正常的精神状态下作出的,如果是在神志不清时作出的合意而达成的结婚行为属于可撤销的行为;在遭受胁迫或恐吓时所为的合意或包办的婚姻均属无效性行为。当事人的合意还必须是无条件的和缔结婚姻的当时作出的,一切附条件的合意都被视为无效的合意;(4)缔婚人如为16岁至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亦即“准婚未成年人”,其婚姻必须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结婚授权”,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有权授权的父母或监护人未达成授权的合意,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授权时,当事人可请求法院给予司法授权; (5)缔婚人只能在禁婚期届满以后才能结婚。禁婚期是指在前婚姻解体之后至后婚姻缔结前所存在的期间,在此期间内前婚姻双方当事人不得与第三人结婚,这是为了确认亲子关系所设的禁婚期。禁婚期男方为180天,女方为300天,民事离婚,由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宗教婚姻解除,由宗教机构判决进行民事登记之日起计算;前婚姻由于一方死亡而解体的,由死亡之日起计算;如属分居的情况,则自分居判决生效之日或该判决所确认的其他同居终止之日起计算。若离婚判决所确认的分居日早于判决生效日,则自分居日起计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