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绢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为地组织的色织或色织套染丝织物。质地紧密轻薄,绸面细洁光滑。在汉代以前,绢专指麦茎色的丝织物。《说文》: “绢: 缯,如麦稍。”新疆吐鲁番阿斯塔拉墓出土有唐代褐地葡萄叶纹印花绢、绛地花鸟纹印花绢、狩猎纹印花绢等。 063 绢古代丝织物。以生丝为经纬,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说文》载: “绢: 缯,如麦绢。”由此可知,在汉代以前,绢专指麦茎色的丝织物。绢质地紧密轻薄,表面细腻,光泽柔和。古时常用绢抄写诗赋、书写经文、记载文献。现代用桑蚕丝与人造丝或化纤长丝交织而成,如天香绢等,多用作服装面料和装饰品。用生丝织成的画绢专供书画、裱糊扇面、扎制彩灯之用。 绢书画用丝织物。古代用于绘画的丝织物有:帛(丝织物的总称),缣(双丝并织丝织物;较绢薄而密),绢(粗丝丝织物,平纹较疏),纨(细绢)。绢涂以胶矾混合液晾干,即为矾绢,适宜作工笔重彩画。 绢Juan书画用丝织物。粗丝平纹,较疏,双面涂以胶矾混合液,即成矾绢,适于工笔重彩画。色黄者为作旧绢。宋人书画以绢底为贵重,元人则以纸为野逸。古画都用矾绢,大的美术用品商店有售。如果购得生绢须自己矾者,需用洁净的“明矾”或“白矾”、“广胶”或“骨胶”。混合液涤刷制熟。清代丁臬《写真秘诀》说:把生绢“用木框面糊四围绷紧,待干,用广胶,透明矾,夏日宜六胶四矾冬日宜八胶二矾,春秋宜三矾七胶,用温水置火上煮化、矾只用冷水清化成水,即与胶合一处,用细罗滤去渣滓,澄清秽脚、将洁净排笔调,看不稠不稀,先将正面上足,待干再上反面,亦以足为度”。胶矾与水的比例,大体为胶矾合重50克,用水约1000克,水温约35℃。 绢Juan古代丝织品的一种。以生丝为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质地挺爽,可用来作裱装书画和扇面的材料,也用作扎制灯彩之用。中国古代常用绢抄写诗词、书写经文、记载文献等。在汉代以前,绢专指麦黄色的丝织物。古代有一种轻细疏薄的绢叫季绢。古代鲁国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叫鲁缟。到了汉代,有云纹花绢,纹样舒展,连绵不断。还有一种自成绢,是古代制绢人把将要吐丝的蚕,放在光滑的平板上,让它往来吐丝,形成自然的丝絮片。此外,还有浅黄颜色的缃素,是一种细绢,古时多用以为书衣。精细洁白的素绢为纨素。供书写绘画的白色素绢为缣素和绢素。用真丝和人造丝交织的平纹丝织物,称为天香绢。经线为真丝,纬线为人造丝,经纬同时显花,织后利用真丝与人造丝的不同性能进行染色,形成地重花轻的效果,这种织物质地紧密而轻薄,表面细洁,光滑平挺,光泽柔和,多用来作服饰料和装饰品。 绢用蚕丝与人造丝以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与地组织的色织或色织套染丝织物。多用于服装和装饰品。 绢书画用的丝织物。由蚕丝制成,质坚韧而薄匀。古代绘画用的丝织物总称为帛,双丝并织薄而密者称缣,粗丝平纹较疏者称绢,细绢为纨。绢涂以胶矾混合液晾干称熟绢,多用于作工笔重彩画。未经上过胶矾的绢称生绢。白色绢称素绢;加工涂以颜色(古铜色、浅黄色)的绢称色绢,用色绢可作仿古画。按中国不同朝代制造的绢种有不同品名。汉代虽已发明了纸,但书画多以绢为主,汉代绢称汉绢;唐朝丝织品极为发达,产有唐绢;宋代盛行书院,多工笔画,产有宋绢。元、明、清代的书画丝织品分别称元绢、明绢和清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