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野仙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绿野仙踪长篇小说。清李百川(1719—1772)撰。八十回。百川字号不详,江南人。书叙明嘉靖年间,冷于冰看破红尘求仙得道故事,揭露严嵩集团陷害忠良,鱼肉百姓的罪行。冷于冰生于富裕之家,后入严嵩府作幕。因得罪严嵩,科举无望,矢志修道以求长生。收连城璧、金不换、温如玉、周琏等为弟子,借道术斩妖除魔,济困扶危。后严氏父子被弹劾,严世蕃被斩,严嵩亦被遣回乡,悲惨而死。冷于冰被上帝封为“靖魔太史兼修文院玉楼副史”。所收弟子亦皆成仙。结构芜杂松散,且有神怪秽亵描写。有旧抄本(一百回, 北京大学藏),道光二十年武昌聚英堂刊小本,上海书局石印本等。抄本有作者自序。刊本无自序,仅存乾隆二十九年陶家鹤及乾隆三十六年侯定超二序。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撰。李百川清雍正、乾隆时人,乡贯无考。据作者自序,他家居时:“最爱谈鬼”,常约友人共话新奇。后移居乡塾,做过乡村教师。他家原也富有,因代人借债而破产。1753年携家漂泊,在扬州旅邸草创《绿野仙踪》前三十回。后辗转奔走,历近十年,于1762年在河南完成全书。在扬州时,作者“人过三十”,据此推断,当生于康熙末年至雍正元年之间。卒年不详。《绿野仙踪》共一百回,主要叙述冷于冰弃家修道成仙,并度化猿不邪、连城璧、温如玉等人的故事。主人公冷于冰,出生于富裕好礼之家,天生仙骨,聪颖绝伦。但进京赶考,一个偶然机会代太师严嵩写祝寿文章,得入严府作幕友,识破官场黑暗,遂心灰意冷,抛弃娇妻爱子,离家出走,入深山荒谷寻仙访道。历经种种奇遇,斩妖除怪,广积阴德,终于位列仙班。这部作品虽名列神怪小说,以访仙修道、诛妖降怪为结构框架,安排了许多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降妖捉怪的情节,但实际上摹写的却是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反映了明代中叶官场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污浊等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关怀民生疾苦,渴望济世救人的愿望。正如作者自己在序中所说:“总缘蓬行异域,无可遣愁,乃作此呕吐生活耳。”但是,作者用很大篇幅去写冷于冰等人修道访仙,画符念咒的活动和呼风唤雨、遁地飞升等神术,主人公形象苍白、没有血肉,影响了作品的社会作用和艺术价值。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大量的口语、俚语的运用,生动流畅,富于幽默讽刺味道。书中的淫秽描写和封建伦理的说教,是其糟粕。现留存下来的《绿野仙踪》的版本有抄本和刻本两种。抄本一百回,也称百回本。此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陶家鹤、侯定超二人的序,又有书中所写人物画像四十二幅。百回抄本原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并同时出版了标点整理的铅印本。刻本全书八十回,今知较早的为道光十年(1830)刻本,故事梗概大体相同,也有明显的删节痕迹。刻本中有些情节是抄本中没有的,究竟是由于作者的修改,还是删节者加的,不得而知。 绿野仙踪清代小说。清李百川著。抄本为100回,刊本为80回。抄本载作者自序,刊本无自序,有乾隆二十九年陶家鹤及乾隆三十六年侯定超二序。可知《绿野仙踪》成书在此之前。这部长篇小说以明代嘉靖时为历史背景,写冷于冰屡试不中,偶被荐于权相严嵩,办理书启之事,甚得嵩意。后因不满严嵩之所为,与之闹翻,退出相府。见朝政日非,功名之念俱灭,遂弃家学道。书中对严嵩父子及其党羽贪脏枉法、祸国殃民的罪恶进行了揭露,曲折地反映了现实政治的黑暗。还通过陕西总督之子温如玉恋妓女金钟儿,狂嫖滥赌以至倾家荡产,富家子周琏骗娶齐蕙娘,逼死前妻的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荒淫卑污的风气。小说以冷于冰修道和收徒为线索,贯串连城璧、朱文炜、金不换、温如玉、周琏等人的故事,虽然作者企图从各个侧面表现贪嗔爱欲的虚幻,但就情节而言,各故事间缺乏有机联系,故其结构嫌芜杂松散。小说还杂有一些神怪和秽亵的描写,表现着迷信思想和低级趣味。但在古代小说中仍不失为中流可读之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