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缘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缘起梵文Pratityasamutpada的意译。佛教名词。认为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均由因缘和合而成,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主要有4种: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法界缘起。 缘起佛教术语。亦称“缘生”,即指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因缘(条件)而起的,世间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因果链上的一个环节,“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中阿含经》卷四十七)。缘起说是佛教各种经论和各个宗派全部世界观和宗教实践的基础。他们认为要摆脱三世轮回的痛苦,就要认识缘起,去除最根本的原因,才能除掉一切俗念烦恼,达到成佛的境界。缘起说最早的理论形态是小乘佛教的“业感缘起”即十二因缘。主要用以解说社会不平等人生痛苦的原因。此后佛教各派又从不同方面,进一步阐述主、客观世界得以发生的原因,从而形成了大乘始教的“阿赖耶缘起”,大乘终教的“如来藏缘起”,和《华严经》圆教讲的法界缘起。 缘起佛教名词。又称“缘生”。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由种种因缘(条件) 和合而生,亦因种种因缘的变化而坏灭。《中阿含经》卷四十七,“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认为宇宙人生的种种事物、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除了这样一些条件和关系,并没有客观独立的现象或事物。佛教经论和各个宗派,都以缘起说作为世界观和宗教实践的理论基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