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缶fou古代打击乐器。《诗·陈风·宛丘》已有“坎其击缶”的记载。《毛诗正义》注:“盎谓之缶。”疏云: “郭璞曰,盎,盆也。此云‘击缶’,则缶是乐器。”《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渑池会,秦王使赵王鼓瑟,相如使秦王击缻(即缶)。同书《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宋陈旸《乐书·乐图论》: “缶之为器,中虚而善容,外圆而善应,中声之所自出者也。”又曰:“昔者西戎用缶以为乐,党项国亦击缶焉。”这是产生早而流传时间较长的一种乐器,后代有所发展变化。 缶中国古代击乐器。古有八音,缶为其一,属于土类。其形为带腿的瓦盆,或如覆盆。中空而外圆,用四杖击奏,以控制歌曲的节拍。据传,尧舜之时,有击壤而歌者,即指此。多流行于关陕一带,所谓“秦人鼓之以节歌也”。战国时,秦、赵相约渑池之会,赵国蔺相如即请秦王击缶为乐。此后,相沿不绝,至党项立国,西北一带仍流行击缶之乐。在唐代,击缶之乐有所发展。永泰年间(765—766),司马滔向唐代宗进献“广平乐”,其中即有八缶,为一套,可奏出黄钟一均声之高低不同音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