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网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网巾wǎngjīn明代成年男子用以束发的一种头巾。由落发和马尾鬃为丝编成网状,轻便透气,亦有用绢布制成者。据传明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道士以茧丝结网约发,其式略似鱼网。因以颁行全国。网巾的造型类似鱼网,网口用布帛作边,俗谓“边子”。边子旁缀有金属制成的小圈,内贯绳带,绳带收束,即可约发。在网巾的上部,亦开有圆孔,并缀以绳带,使用时将发髻穿过圆孔,用绳带系拴,名曰“一统山河”;大约在明天启年间,又省去上口绳带,只束下口,名“懒收网”。《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晁梁还挣挣的脱衣裳,摘网子,要上炕哩。”谢肇淛《五杂俎》卷一二:“古人帻之上加巾冠,想亦因发不齐之故。今之网巾,是其遗意……网巾以马鬃或线为之,功虽省,而巾冠不可无矣。北地苦寒,亦有以绢布为网巾者,然无屋终不可见人。”郎瑛《七修类稿》卷一四:“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清周亮工《书影》卷九:“俗传网巾起自洪武初。新安丁南羽言,见唐人《开元八相图》,服者窄袖;有岸唐巾者,下露网纹。是古有网巾矣,或其式略异耳。”恒仁《月山诗话》:“朱竹垞云:‘余观谢宗可咏物诗有赋《网巾》云:筛影细分云缕骨,棋文斜界雪丝干。’盖元时已有之矣。” 网巾明代男子束发用的一种网状头巾。用以裹头,使头发齐整。明初规定,士官吏民先戴网巾后着帽,但一般百姓也有单独着巾的。网巾的制作工序较复杂,式如鱼网,网口用帛作边,叫做边子。边子二帽稍后缀一小圈,用金、玉、铜、锡为之。边子的两边各系一绳,交贯于二圈之内,顶束于发。边同眉齐,加一网带,收约顶发(《蚓庵琐语》)。着时用总绳拴紧,故又名“一统山河”或名 “一统天和”。后形制上略有变化,削去网带,只束下网,改名为 “懒收网”。 网巾 网巾由落发和马尾鬃为丝编成的似鱼网状,用以约束头发的一种头巾。因为网状,故既轻便又透气。网巾是明代首创的。据传朱元璋见神乐观的道士,用网巾裹发,便问道:“是何式?”对曰: “此网巾也,用以裹头,万 发 皆齐。” 朱元璋听后为之大悦,以为便当。因此下令照样制作,全国通行,而且规定朝服、官服的笼巾、乌纱帽下必先戴网巾。至于一般老百姓,则任其自然。因为网巾比较便利工作,故农民多是单独使用的。明代的网巾形制比现在妇女所戴的发网略复杂些。《蚓庵琐语》 中记载,网巾的形式如鱼网,网口以帛作边,叫做边子。边子二幅稍后缀一小圈,用金玉或锡为之。边子两边各系小绳交贯于二圈内,顶束于发。边与眉同齐,加一网带,收约顶发,使头发齐正。网巾除有束发作用外,还是男子成年的标志,到了一定年龄,男子才有权力戴网巾。网巾又名“一统山河”或叫做“一统天和”。天启时削去了网带,只束下网,故又名 “懒收网”。 明网巾图 网巾朝鲜族男性成年人发饰。在旧社会,朝鲜族男性成年人时兴盘结发髻,并用此巾笼发。质料用马鬃编成,状如网,前面勒于额上,后面包住后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