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振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9 罗振玉1866—1940近代考古学家、语文学家。浙江上虞人。字叔言、叔蕴,号雪堂等。清末新学兴起之际,曾在上海创立“学农社”、“东方学社”,出版《农学报》、《教育世界》。他长于考古,具备丰富的金石文字知识,兼通各种古文物,自1906年起不断搜购甲骨,查出安阳为殷代后期首都所在地。1916年到安阳小屯村作调查,搜集甲骨数以万计。除此,还搜集整理许多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著有《殷墟书契》(前后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墟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三代吉金文存》、《石鼓文考释》、《干禄字书笺证》、《俗说》等,成就卓著。其著作是研究甲骨文字等的必要典籍。 157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15岁中秀才,在乡间作塾师。1898年创办东文学社。曾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1924年奉已废清帝溥仪召,入南书房,负责检点宫中器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护送溥仪至天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制造伪满洲国的活动,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一生顽固守旧,反对变革。对甲骨文研究有重要贡献,是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开拓者。从1901年起,将搜集殷墟出土的三万余片甲骨编成《殷墟书契》共16卷,并亲赴河南安阳小屯考察,最早确定了甲骨文字出土的地点,对殷商历史研究指出了最可靠、最基本的历史地理根据。著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流沙坠简考释》 (与王国维合著) 等。 罗振玉见“语言文字”中的“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秀才出身。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后从事教育工作,创办东文学社。1900年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1901年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曾一度整理清廷内科大库档案,搜购大批出土甲骨。辛亥革命后,逃往日本,潜心整理甲骨。1919年春回国。1924年应清废帝溥仪诏,入值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点宫中器物。1933年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1937年6月退休。1940年病死旅顺。著有《殷虚书契前编》、《后编》、《殷虚书契考释》和 《流沙坠简考释》等。 罗振玉中国金石学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淮安,1940年5月14日去世于辽宁旅顺。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8年创办东文学社。1900年起,在湖北等省任农务、教育方面的职务。1906年调北京任学部咨议官。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京都,1919年回国在天津定居。罗振玉从早年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生平著述140余种,刊印书籍400种以上。在甲骨文研究、铜器铭文的编纂印行、简牍碑刻等古文字资料的搜罗整理印行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从1906年起搜集甲骨,近20000片,著《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最早考定小屯为殷墟。所著《殷虚书契考释》(1915)释字485字,增订本(1927)释字561字。1937年出版《三代吉金文存》(其第5子罗福颐助编)20卷,收录家藏商周金文拓本4831器。此外,还研究汉晋简牍印行敦煌遗书,又于1908年、1922年抢救内阁大库档案。主要著作有:《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殷虚书契考释》(1915年》、《殷虚书契前编》《后编》及《续编》(1913、1916、1933)、《殷虚书契菁华》(1914)、《铁云藏龟之余》(1915)、《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