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罢黜百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罢黜百家汉武帝时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通晓儒家学说者不得进用为官,借以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武帝所采纳。下令在长安设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官,用儒家经典教育太学生。选用官吏也以儒学为标准。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罢黜百家公元前140年,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当时由于奉行黄老学说的窦太后掌权, 对儒学不感兴趣,故董仲舒的上书未被采用。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汉武帝始在长安设置太学,置“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学经典。又招收《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规定凡通一经以上者均可补官。从此,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罢黜百家西汉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汉武帝时,北击匈奴,内削王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因长期征战攻伐,造成经济负担日益沉重,土地兼并不断发展,致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董仲舒于建元元年(前140)为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以所谓“春秋大一统”思想为据,建议汉武帝运用政权的力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将是否通晓儒术作为能否任官晋爵的重要条件之一。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在太学增设五经博士,明确规定凡通一经者均可补官。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汉代以后各个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