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mei de benzhi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要求找到美的普遍必然的性质,以从根本上解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美的根源问题。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根源进行探索的方式大体有3种:一种是客观论,即从客观物质的自然属性或从客观精神上寻找美的根源;一种是主观论,即从人的主观心理、意识、态度等方面寻找美的根源;一种是主客观统一论,即从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上寻找美的根源。这些探索尽管富于启示,然而由于探索者没有看到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都不免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以物质生产为基本的人类实践活动创造了人本身和人类社会,它是一切社会历史现象的最终根源,也是美的最终根源。这就说明,美根源于人类使用和制造工具改造自然以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目的的实践活动之中。 美的本质与美的根源紧相关联。因为对美的根源的看法往往会制约着对美的本质的解答。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与对美的根源的探索相应,也有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三派。客观论者由于从客观精神或客观事物本身上去找美的根源,他们就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实体,或者归结为事物的客观属性。主观论者由于从主观意识上去找美的根源,他们就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某种主观意识因素。主客观统一论者由于从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上去找美的根源,他们就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某种主客观的关系因素。马克思主义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中去找美的根源,认为美的本质就建立在通过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人化自然的基础上。人化自然是人类改造自然活动及其漫长的历史成果,它表明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一方面自然被人化而成为人的改造和欣赏对象,另一方面人也被人化而成为具有人的全面本质的真正的人。这样.人化自然在客体方面凝结为美的事物和现象,成为人的审美对象;而在主体方面则出现了与审美对象相对应,并能创造和欣赏审美对象的审美主体。因此,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是指通过实践活动,人把自己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本质,以及这一本质具体体现的创造才能、感觉、思维、愿望、活动、爱、意志、情趣等属人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创造活动中并凝注在人类所创造的产品中,从而使人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世界中直观自己、肯定自己,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欣喜之情。 显然,这只是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初步回答。对于美学史上争论了几千年的这一难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去求索去思考。 美的本质Mei de benzhi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理论问题。是决定美的事物所以美,区别于其它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和特质。在美学发展史上,因思想观点、哲学立场和认识方法的不同,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归纳起来有三种说法:❶认为美不在物,而在心、在精神,美是主观的; ❷认为美不在心,而在物,美是客观的; ❸认为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是在心与物之间,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美的本质与美的根源有着密切联系,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美起源于人类劳动,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一种体现在客观现象中的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及其产物,是肯定人的才能、智慧、力量等人的全面本质的,与真和善有着密切联系的,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社会属性。美,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对人而言的。它不是某种与人无关的纯粹的自然属性,人类意识和精神虚幻的投影,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凡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表现社会实践前进要求、肯定人的进步理想的事物或现象,都是美的。美的本质标志着人类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美也必然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美的本质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状况。美的本质存在于具体的美的事物中,美的本质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根据美存在于各个不同领域及其特点,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的美各有其特性,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美的本质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对美是什么或美的根源的哲学探讨,是解决美学中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历来对此问题的解答流派众多,各说不一。或从客观方面,或从主观方面,或从主客观关系方面寻求答案;或作“自上而下”的哲学探讨,或作“自下而上”的实证心理分析,均未尽如人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现代各有关学科的新发展,为问题的科学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