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群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群婚

亦称原始群婚,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存在于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前期,考古学上称之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性交与生育之间的关系,开始了对两性关系的自觉调整。这主要表现在禁止有害于后代发育的血亲性交,逐步缩小和限定通婚范围。这样从原始的杂乱性交关系中萌生出两性结合的新形式——原始群婚。群婚可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初期为血缘群婚(或称族内婚),在血缘集团内部,同一辈分的男女互相婚配,不同辈分的男女严禁性交,从而排除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性关系。后期为亚血缘群婚(或称普那路亚群婚、族外婚),即同一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互为夫妻,一般是在两氏族之间联姻,严禁同一氏族内部的性交,从而排除了有直接血亲关系的人之间通婚,包括父母子女之间以及亲兄弟姊妹之间的性关系。原始群婚是人类从动物式的两性交合向自觉调整两性关系的质变和飞跃,因而它是人类婚姻形成的标志及第一种历史形态。本世纪六十年代,欧美一些国家的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崇尚“性自由”理论,试图恢复远古时代不受任何限制的、无拘无束的两性生活,一些人还身体力行。丹麦曾出现一种“公社”,其成员住在山洞里,不穿衣服,过着类似原始公社的群婚生活。美国曾出现101个群婚团体,其中将近一半的团体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其余的不久也相继解体。现代群婚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群婚团体内部人际关系复杂,个性不相容造成许多人为的纠纷,儿童抚养问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人们互相推托,谁也不愿尽职。

群婚

原始社会初期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共为夫妻的婚姻形态。始于原始群向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群婚的初级形式为血缘婚,较晚的形式为普那路亚婚。其后为对偶婚形式所代替。

群婚

亦称“多偶制”、“共夫共妻制”。原始社会初期一群男女共为夫妻的婚姻家庭形式。始于原始群向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初级形式为血缘婚,即同一群体内按辈份划分的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姻。此种形式大概同四处漂流的蒙昧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较晚的形式一说为普那路亚婚, 即在夏威夷群岛曾出现过的, 由一群有血缘关系的姊妹同一群不包括她们的兄弟在内的男子或一群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同一群不包括他们的姊妹在内的女子共为夫妻的婚姻状态; 一说则否定有此形式。其后, 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对偶婚形式所替代。群婚形式的残余至十九世纪仍在世界的一些民族中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其中以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较为典型。民主改革前,我国藏族的兄弟共妻、朋友共妻、父子共妻以及姐妹共夫、母女共夫等现象皆为群婚残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