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翁同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松禅。清末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光绪帝的老师。官至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并两入军机处。中法战争及中日甲午战争时均主战。因为帝师,光绪帝 “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甲午战争后,不满李鸿章割地求和慈禧太后的擅权掣肘,欲借助维新派力量,通过变法实现光绪帝掌权。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日 (1898年1月24日) 参与总理衙门王大臣向康有为问话,事后向光绪帝密荐康才堪大用。他是光绪帝的智囊和维新派与光绪帝之间的中介人,为慈禧太后所忌恨。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宣统元年 (1909) 诏复原官。后追谥 “文恭”。

翁同龢1830—1904Wengtonghe

清末维新派人物。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生,晚号松禅,原籍江苏常熟。1830年5月19日(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北京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同爵弟。咸丰状元。1865年为同治帝师傅,1876年为光绪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颇为光绪帝倚重,是帝党的中坚。中法战争时,主张出重兵抗法,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中日战争时,他反对李鸿章求和。战败后,他倾向变法图强,并对慈禧专擅不满,力助光绪帝推行新政。他支持并积极引荐康有为等维新派,在促成戊戌变法中起了重要作用。宣布变法后的第四天,被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交地方官看管。1904年7月4日病逝于家乡虞山。其书法自成一家,为世所宗。1909年诏复原官,后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翁同龢1830—1904

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工书,尤善楷、行书,师宗钱沣、董其昌,上追米芾、颜真卿,其字含蓄朴茂,淳厚宽博,是清代宗颜书者之大家。


翁同龢1830—1904

清末重臣。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1876年为光绪帝之师。历任刑、工、户三部尚书,又为军机大臣,1895—1898年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等要职。中法、中日甲午战争中皆主战反和。战后支持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图谋光绪帝亲政,为帝党首领,密荐康有为于光绪帝。因遭慈禧太后忌恨,1898年6月被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后被清廷谥号“文恭”。曾以书法知名于世,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翁同龢1830—1904

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江苏常熟人,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瓶庐居士。大学士翁心存子。六岁入私塾读书,稍长,进游文书院。十六岁为生员,博览群书,悉心于经史,兼习八股文。书法更优,自成一家。咸丰二年(1852),考中举人。六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八年,充陕西乡试副主考,旋授陕西学政。同治元年(1862),又充山西乡试主考官。后屡柄文衡,门生遍布朝野。历任左赞善、右中允、侍讲、右庶子、国子监祭酒、太仆寺卿、内阁学士、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同治帝、光绪帝的授读师傅,尽心尽力,颇得二帝宠信。同治帝曾推恩赏给头品顶戴。中法战争时主张抗法,反对李鸿章妥协投降。中日甲午战争时力主抗战,愤于李鸿章割地求和之行径,逐步倾向变法图强。主张光绪帝亲政并支持维新派。提出“非变法不足以图存”。曾密荐康有为才堪大用,与之屡商变法大计,深为光绪帝倚重。因系帝党中坚,为慈禧太后所忌恨,以“揽权狂悖,辅导无方,滥保匪人”为借口,令其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被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回籍后,闭门谢客,每以国事为重。卒于家。宣统元年(1909),诏复原官,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稿》、《瓶庐丛稿》、《翁文恭公日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