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子本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老子本义

清代今文经学著作。清魏源(生平见《默觚》条)著。约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合《老子》通行本八十一章为六十八章,另有《老子本义序》、《论老子》、《史记老子列传》、《附录》各一篇。对老子五千言夹句校字,并分章引述前人注释,最后诠以己意。时人称之为“裁翦诸家,下以己意,左右采获,所得较多”,认为“是注颇有疏导荡涤之功”(袁昶《老子本义·跋》)。
《老子本义》认为“黄老之学”不同于“老庄之学”。“黄老之学”的无欲、无为而治,乃是五千言本义。“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非不知‘有’‘无’之不可离,然以‘有’之为利天下知之,而‘无’之为用天下不知;故恒托指于无名,藏用于不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作者指出老子是主张治天下的,只不过是无为而治,“其无为治天下,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认为“其辄言天下无为者,非枯坐拱手而化行若驰也”。并认为在魏晋以后,“老庄之学”代替了“黄老之学”,“至魏、晋之世,则不言黄、老而言庄、老;其言庄也,又不师其无欲,而专排礼法以济其欲,故不勇于不敢而勇于敢,动行一切之法,使天下屏息待命而己得以清净自在。遂至万事蛊废……与黄、老慈俭不敢先天下之旨若冰巃霄壤之相反”。作者认为“黄、老之学”实是“内圣外王之学”,与庄子的消极无为是绝然不同的。并批判庄子的非礼法、非圣人、非帝王,“老子言绝仁弃义,而不忍不敢意未尝不行其间,庄周乃以徜徉玩世,薄势利遂呵帝王,厌礼法则盗圣人。”
《老子本义》认为,以后百家的解老,无一人得其真,自恃己所发现方为老子真“本义”。指出韩非的《喻老》、《解老》是“以刑名为道德”,王雱、吕惠卿诸家皆“以庄解老”,苏子由、焦竑、李贽诸家则是“以释家之意解老”,并以为“老子注则无善本焉”。指出韩非以下的千百家解老之所以使老子之道“暗而不明”,是由于诸子“皆执其一言而阂诸五千言”的缘故,认为“无为之道,必自无欲始也。诸子不能无欲,而第慕其无为,于是阴静坚忍,适以深其机而济其欲”。作者进一步指出老子与儒、老子与佛的不同。“圣人之道恒以扶阳抑阴为事……老子主柔宾刚,而取牝、取雌、取母,取水之柔下,其体用皆出于阴。”这是老子与儒学的不同。而老子与佛则区别在“老明生而释明死也;老用世而佛出世也,老中国上古之道而佛六合以外之教也。”
《老子本义》认为,从古到今存在着不变之道,那就是“无”。“动极必静,上极必下,曜极必晦,诚如此则无一物不归其本,无一日不有太古也。”作者认为从“太古”到“来世”的历史长河中,“无为而治”的“太古心”也“未尝一日废”。并要求体现“无欲”、“无为”之道来把握老子五千言,“求吾本心于五千言而得,求五千言于吾本心而无不得,百变不离宗……反本则无欲,无欲则致柔,故无为而易不为。以是读太古书,庶几哉”。
有光绪年间桐庐袁氏刻《浙西精舍汇刊》本。另有1935年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1935—1937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新中华文库》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

老子本义

二卷。清魏源(详见《书古微》)撰。前人注释《老子》者,从战国时韩非、汉河上公、唐傅奕、宋王雱、吕惠卿、苏子由、明焦竑、至清李贽等诸家,各家身处时代不同,注释旨意各异。所述或以刑家言,或引《庄》释《老》;又有以佛家言释解《老子》者,众说不一。魏源认为各家之论都不得老氏之真。他撰《老子本义》,前于《老子》四篇章题之下,论《老子》分章得失。斥河上公、傅奕、姚鼐诸家《老子》分章之非。特别认为傅奕古本为最疵,独崇《淮南子》所引为最善。《老子本义》,先以自家言释解《老子》经文,其后引旧说以证己意。所述大体平允无疵。所崇《淮南子》还可凭信。但其对傅奕等评论,实为过偏。今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二种本,已证傅奕本近古,说明魏氏所见不高。书中又多有欠考之处,实不足据。现存渐西村舍本,1947年上海书局排印本、1955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老子本义

哲学著作。清魏源撰。自序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 (1820)。合《老子》通行本81章为68章,除夹句校字外,分章引述前人注释,最后诠以己意。《序》 中认为《老子》之本义是“黄老之学” 而非 “老庄之学”,其“言以身治身、以家国天下治家国天下,则其辄言天下无为者,非枯坐拱手而化行若驰也。” 还指出: “后世之述《老子》者,如韩非有《喻老》、《解老》,则是以刑名为道德,王雱、吕惠卿诸家皆以庄解老,苏子由、焦竑、李贽诸家又动以释家之意解老,无一人得其真。” 书中认为老子与儒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对阴阳之择取不同: “圣人之道恒以扶阳抑阴为事。其学无欲则刚,是以乾道纯阳,刚健中正,而后足以纲维三才,主张皇极。老子主柔宾刚,而取牝、取雌、取母、取水之善下,其体用皆出于阴。阴之道虽柔,而其机则杀,故学之而善者则清净慈祥,不善者则深刻坚忍,而兵谋权术宗之,虽非其本真,而亦势所必至也。” ( 《老子本义》)认为老子与佛教也有区别: “老明生而释明死也,老用世而佛出世也,老中国上古之道而佛六合以外之教也。” (同上书) 最早有光绪年间桐庐袁氏刻《浙西精舍汇刊》 本,后有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