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代谢骨病。表现为骨质丢失增快,易发生骨折。正常人35岁左右骨量达高峰,40岁以后以骨吸收为主,骨量逐渐减少,妇女一旦绝经,骨质丢失迅速增快。绝经后头3年骨质丢失率为每年2~3%,以后则每年丢失1%。引起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很多,其中以雌激素缺乏最重要,其它有:钙缺乏、营养不足、体力活动减少以及吸烟、饮酒等。绝经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甚低,导致骨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骨吸收增强,长期骨吸收大于骨生成,出现负钙平衡,骨质丢失,发生骨质疏松症。骨吸收的主要场所和骨丢失的最早部位是骨小梁。当骨质丢失20~30%以上时,在X线摄片上表现为骨密度降低,以桡骨远端、脊柱、股骨近端等处明显。故老年骨折多发生在以上三个部位。妇女发病比男性高5倍。约25%绝经妇女可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在绝经后5~10年发现,绝经越早,骨质疏松的发生也越早,初起多表现在脊柱,患者经常腰背痛,有时无原因地突然出现急剧腰痛,数日后好转。治疗最好的方法是补充雌激素,应长期服用,最常用的药物为结合雌激素,用量为每天0.625~1.25毫克。食含钙量高的饮食,如豆腐和乳制品,也可服乳酸钙或碳酸钙。维生素D的补充也很重要,可促进肠中钙的吸收。总之,综合治疗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