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7 老聃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楚国人。做过周守藏史(管理图书的史官)。老聃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传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现存有《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是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资料。老子哲学以“道”为宇宙人生的本原。老子认为,从逻辑上讲,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据,他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以“无”、“无名”称谓道,认为道是无形无象,同时又包罗万象,不能以名言加以规定的整体、绝对。老子提出了一种自然原则。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一个自然法则。自然又叫 “无为”,与 “人为”、“有为”相对。老子把社会混乱、大道废弃归结为“人为”、人的理智的强生分别,认为人只有返归于 “婴儿”那种 “无知无欲” 的自然状态,才能与 “道” “玄同”,实现理想的人生。在认识论上,老子反对理智分析的方法,主张“绝圣弃智”、“绝学无忧”,通过直观、直觉的方式达到与道的合一。老子概括他的哲学方法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他认为事物有相互依赖的两方面,达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变。柔弱、无为、自然,就是不要过分,不要走极端。守柔,处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057 老聃

在道德方面,崇尚“自然”,“无为”。认为人性是非常淳朴的,要保持人性的“素朴”,就须“见素朴抱,少私而寡欲”,一切都顺从“自然”,使人性复归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为此他提出必须“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绝巧弃利”,提倡“以愚治国”,“以不智治国,国之德也”。要使民不乱,必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国家就“无不治矣”。在道德修养上,崇尚谦虚善下,知止知足,清静自正,把“尊道贵德”作为道德思想的根本原则,“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把柔弱、谦下、宽容、知足,“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作为美德,表面上是消极无为的,实际上是无为中的有为。在修养方法上主张少私寡欲,为道日损,致虚极,守笃静,“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目的是“无为而无不为”,认为修养是一个不断去掉贪欲的过程。还提出了一些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如美与恶,善和不善等。他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尖锐矛盾,并且把超脱现实作为解决矛盾的方法。


009 老聃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倡言“无名”论,主张“绝圣弃智”,让人们归于自然无名,“绝学无优”;反对“学礼”和空立“形名”的欺人之谈。认为宇宙万物有其自然的逻辑存在,“道”的范畴形式就是反映这种自然的逻辑形式。被称为“无名论逻辑”。认为道有“可道”、“常道”之分,名有“可名”、“常名”之别。而“道常无名……始制有名”。并进而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对“言”和“辩”亦有所论。提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主张“不教之言”,“不言而善应”。要求言要有寄。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但并非一般反对“辩”,而是要“大辩若讷”,即要谨言慎行,以探求其知、明辩是非、区别同异。此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的推论形式,如“正反推论式”、“曲全推论式”等。


029 老聃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李耳。其政治思想以“道法自然”为基础,以“无为而治”为中心,主张最理想的治国方法就是统治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方面不要对人民一味横征暴敛,强加制裁,另一方面“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对人民采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即实行愚民政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小国寡民”,没有矛盾、斗争、军队、监狱和法律的理想社会。为此反对一切人为的政治机构、政治制度,抨击“礼治”和“法治”,尤其反对以重刑严法使民屈服的作法,指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些思想对后世道家政治观点和黄老学派有直接影响。著作有《道德经》 (一称《老子》)。

老聃前590~?前590~?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又因为他的思想与学问高,被他的弟子尊为“子”,于是称“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他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图书。孔子到周都时,曾向他问过礼。后来周王朝衰落,他就退隐著书。主要著作有 《老子》,又名 《道德经》。


老聃不满当时的统治,同情人民,反对横征暴敛。面对周王朝的衰败,他希望能回到 “小国寡民” 的时代,可以过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的平静生活。这实际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他主张“绝圣弃智”,“无为而治”,这种哲学思想包含着许多朴素辩证法的因素。
《老子》集老聃思想之大成,言辞深奥,读起来艰涩难懂,但包含深刻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著作,对后代哲学、文化都产生巨大影响。

老聃

“聃”,又作“𦕃”。 相传即老子。

老聃

即“老子”。

老聃

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生卒年月不详。著有《老子》(即《道德经》)一书。今本《老子》分为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共81章,约5000言。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两种《老子》帛书,先《德经》后《道经》,字句与今本亦有不同之处,距今已2000多年。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