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耆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耆英1790—1858清朝大臣。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兰旗人。历任副都统、侍郎、盛京将军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春,广州将军奕经在浙江为英军战败,他被任署杭州将军,旋受钦差大臣,赴浙江向英军投降。七月(8月)与伊里布同受任全权代表,在南京与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完全接受英国提出条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次年赴广东与英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并在璞鼎查要挟下,诬谄台湾抗英的姚营、达洪阿,致使姚、达被革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两广总督,允许英人在广州、河南等地划定租界,遭人民强烈反对。又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军欲入广州城,乃擅许二年后入城。次年任文渊阁大学士。道光三十年被革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派天津与英法侵略者议和,因擅自回京,获罪赐死。 耆英1790—1858字介春。清宗室,正蓝旗满洲人。嘉庆十一年 (1806),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历任内阁学士、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礼部尚书、盛京将军等职。道光二十二年 (1842),署杭州将军,任钦差大臣。四月,英舰攻陷乍浦,乃与奕经先后奏请羁糜招抚。七月,与伊里布至南京同英璞鼎查谈判,签订《南京条约》。并在璞鼎查要挟下,奏请将抗英将领达洪阿、姚莹解部审办。九月,任两江总督。次年,再授钦差大臣,六月于香港与英人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八月又于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道光二十四年,任两广总督,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广州人贴出揭帖,斥责其 “奸臣害国”。二十七年,密许英人入广州。次年,离粤,回京,拜文渊阁大学士。三十年,咸丰即位,诏斥其“抑民以奉外”,“贻害国家”,降为部属。咸丰八年(1858),派赴天津与英法侵略军交涉,因擅自回京获罪赐死。著有《越台舆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