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6 耧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和使用了耧这种条播工具。这种条播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达到了“日种一顷”的指标,而且提高了播种质量,为播种均匀,合理密植奠定了基础。耧这种播种工具,结构比较完善,既能调节播种的深浅,又能开沟、下种,盖土、施肥,多种工序一次完成。可以说,耧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播种机。南朝鲜学者闵成基指出:欧洲在18世纪从亚洲引进了曲面壁犁和畜力播种的耧以后,才改变了中世纪实行二圃制和三圃制的落后面貌。 耧an animal-drawn seed sowing tool中国古代用畜力牵引的播种农机具(见图)。汉代叫耧犁,今天北方农村亦称为耧车。东汉崔寔《政论》载:“武帝以赵过为授粟都尉,教民种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从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出土的壁画耧播图看,所谓“三犁共一牛”是指一条牛挽拉的一具三脚耧车。耧除三脚的外还有独脚、两脚,甚至四脚数种。据王祯《农书·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构造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三国时,耧车在西部地区得以推广,直至宋代。敦煌壁画上仍有三脚耧车的图像,说明一直在流传使用。陕西三原县唐代李寿墓壁画有用两脚耧车在播种的画面,可见唐代在关中地区,使用的是两脚耧。耧车只播种种子,但在宋元时期又创造一种施肥和下种相结合方法: 王祯《农书·耒耜门》有“近有创制下粪耧种。于耧斗后别置筛过细粪,或拌蚕沙,耩时随种而下,于种上,尤巧便也。”耧车至今仍是北方旱地农业中的主要播种机械。
耧local driller又称耧车、耩子。中国的一种古老畜力条播农具。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铧、耧体、耧把和耧杆等组成。耧铧铁制,其余均为木制。耧腿中空,下端接耧铧。耧腿不等,可有1~7条,以三腿耧较多。两腿耧播种较均匀。由畜力牵引,后面一人扶持耧把,并左右均匀摇摆前进,可同时完成开沟、下种和自行覆土程序,称耧种。中国最迟在汉代就已采用,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中国北方地区,在小麦、玉米、高粱等旱作物上仍有用耧车播种者。 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