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耶律希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耶律希亮1246—1327元官吏。字明甫。契丹族。耶律楚材之孙,耶律铸之子。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阿里不哥反,其父拒从,希亮与母同为阿里不哥部将所拘。行至肃州(今甘肃酒泉),遇父友好哈剌不花,获释。于是翻天山,经北庭昌八里,逾马纳斯河,抵叶密里城(今新疆额敏),然后又辗转于今新疆及中亚之天山南北。至元四年(1267),回到内地。八年,授奉训大夫、符宝郎。十四年,转嘉义大夫、礼部尚书,寻迁吏部尚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30卷,名曰《愫轩集》。泰定四年(1327)卒,享年81。 耶律希亮1247—1327初名秃忽思,字明甫。契丹族。耶律楚材孙,耶律铸子。其先世皆读儒书,幼时随父至燕,九岁已能赋诗。元宪宗六年(1256),其父被召还和林,仍独留燕地。八年(1258),随父南伐。至元八年(1271),授奉训大夫、符宝郎。十二年(1275),世祖平宋后欲伐日本,谏言劝阻,世祖从之。十四年(1277),转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寻迁吏部尚书。十七年(1280),因足疾谢事,退居漯阳二十余年。至大二年(1309),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乃分类次第纂世祖善行嘉言以进,英宗取其书,置禁中。久之,闲居京师,四方之士多从之游。泰定四年 (1327)卒,年81岁。早年因颠沛远方,家财散尽,仅存祖考画像。虽疾病在身,不废书史,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名 《愫轩集》,今佚。 耶律希亮?—1327又名秃思忽。耶律楚材之孙,耶律铸之子。蒙古忽必烈汗中统元年(1260),阿里不哥反,因其父不从,遂与其母同为阿里不哥部将所拘。被裹胁西行至肃州(今甘肃酒泉),遇父友而获释。于是越天山,渡马纳斯河(今玛纳斯河),抵叶密里(今额敏县境),然后又辗转于今新疆及中亚各地。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回到内地。其所经历,涉及元代西域史地颇多。后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