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职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职田职官按其职级高低所给的田,不收租税。《宋史·职官志十二》: “职田: 周,自卿以下有圭田不税,晋有刍槁田,后魏宰人之官有公田,北齐一品以下公田有差,唐制内外官各给职田,五代以来遂废。咸平中,令馆阁检校故事,申定其制,以官庄及远年逃亡田充,悉免租税。”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 “唐文武官有职分田,一品11顷,二品10顷,三品9顷,四品7顷,五品6顷,六品4顷,七品3顷50亩,八品2顷50亩,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 职田中国古代非为官吏俸禄的土地。西晋时形成制度。公元291年规定中央官吏按一、二、三品授菜田10、8、6顷(1顷=100亩,近代1亩≈667m2)。东晋开始对外官授田。都督20顷,刺史10顷,郡守5顷,县令3顷。隋代一品5顷,五品3顷,九品1顷。北宋时最高为40顷,最低7顷。元代则共有职田230多万顷。全朝最高30顷,最低2顷。1377年,明太祖赐公田以租入于官吏作俸禄,职田制由此废除。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