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lianheguo kaifa jihuashu联合国系统多边技术援助的计划管理机构。简称开发署。其宗旨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援助,协调联合国系统促进发展的活动。根据196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在合并联合国大会的技术援助扩大方案署和特别基金机构的基础上于1966年1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领导机构管理理事会,由48国组成,负责制定方针政策,筹措资金,分配援款,批准受援国的国别计划等。重点援助项目有:考察和估价各种自然资源等开发的潜力;考察和评价制造业、商业和出口的潜力;促进本国和外国资本投资;培训各种专业人才;转让技术,促进受援国技术发展并增强其自力更生能力。援助资金由会员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自愿捐款。援助的主要方式是派遣专家和顾问提供技术服务;资助受援国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考察与进修;援建试验或示范性项目,包括提供部分示范性设备和仪器等。参加和执行开发署援助项目的执行机构有: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工业发展组织、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5个机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技术援助机构。1965年由联合国特别基金和推广技术援助署合并而成。其领导机构是管理理事会。共有48个成员国。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社会财富。重点援助项目包括:支援各国开发资源和挖掘生产潜力;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技术专家,并提供出国奖学金名额(每年不少于5000个);制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合作规划。其资金来源于各会员国官方和非官方捐献。援助项目一般由联合国设在世界各地的有关机构就地设施。1979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总部设在纽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简称开发署。联合国主要的多边技术援助计划管理机构。1966年1月,由联合国“特别基金”和“扩大的技术援助计划”合并而成。总部设在纽约,计划署的主要任务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援助”。领导机构由48个理事国组成管理理事会,总部设秘书处和5个地区局 (亚太、非洲、拉美、中东、地中海和欧洲部分)、约在11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常驻代表处。负责人是署长,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联大认可。开发署的援助是无偿的,一般经开发署协调,由联合国技术合作部、粮农组织、卫生组织、教科文组织等35个机构承办和具体实施。资金主要靠各国政府捐助。中国于1972年10月开始参加该署的活动,为管理理事会的成员。1979年6月,中国同开发署签订了技术合作的基本协定,同年9月,开发署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协调办理联合国发展系统同中国技术合作事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政府间组织(IGO)的一个机构。通过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与联合国大会联络。成立于1965年11月,通过合并原有的两个联合国技术合作计划而成立。其成员为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所有成员及观察员。截至1996年12月,有195个成员国。此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受益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遍布全世界的137个办事处网络与174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以提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执行其支持的计划和项目,开发计划署利用规划对象国本国的技术能力,以及30多个国际与地区性机构和非政府组织(NGOs)的专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预算,从1994年到1996年,每年的开支约为15亿美元。1996年主要资助者和资助数量为:日本1.1亿美元,其次是荷兰9809万美元、丹麦9785万美元、德国8853万美元、挪威7777万美元、瑞典6924万美元和美国5022万美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资金的58%分配给经联合国大会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计划资金的87%给予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50美元或更低的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管理着若干联合基金,他们在1996年收到的自愿捐资约为7540万美元。其中有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UNCDF)、联合国志愿者(UNV)和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UNIFE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为通过多边金融机构资助的双边项目和计划提供管理支持服务。至1985年,开发计划署援助了6100多个项目,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于1972年10月参加开发计划署活动。1975年至1977年、1979年至今,中国连续当选为该署执行局成员。截至1997年,中国共接受该署援助4.8亿美元,共向该署捐款4253万美元和2230万元人民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