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肉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肉桂

中国西传之香料。初见于阿拉伯人依宾库达特拔的著作中。波斯人曰达秦尼(dar-chini),阿拉伯人称达锡尼(darsini),意为“支那树”(Chinese wood)。波斯人及阿拉伯人均由中国进口肉桂。

肉桂cortex cinnamomi

祛寒药。出《新修本草》。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牡桂、玉桂、官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皮及枝皮。除去杂质、粗皮,阴干,切片, 捣碎或研末用。主产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辛、甘, 大热。入脾、肾、肝经。功能补肾阳,暖脾胃, 除冷积, 通血脉。主治: ❶肾阳不足, 与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等配伍, 如肾气丸。
❷脾胃虚寒, 伤水冷痛, 冷肠泄泻, 与厚朴、当归、细辛、青皮、牵牛子等配伍, 如桂心散。
❸风寒痹痛, 与高良姜、当归等配伍。牛、马15~30克; 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孕畜慎用,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本品含挥发油(桂皮油)1~2%,其中主要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75~90%、桂皮酸,并含少量苯甲醛、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增强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内积气,缓和胃肠痉挛性疼痛;还有利胆、解痉、镇静、解热的作用。煎剂能增强豚鼠离体心脏的功能。

肉桂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及粗枝皮。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肾阳不足,阳萎宫冷。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相配。
❷心腹冷痛,寒痹腰痛,寒疝奔豚。久寒积冷,心腹疠痛者,多与干姜、良姜、荜茇同用;脾肾阳虚,呕吐腹痛,四肢厥逆者,可与附子、蜀椒、干姜相配;寒痹腰痛,可与独活,寄生等相配;寒疝腹痛,常配吴茱萸、生姜暖肝散寒;阴寒内盛的奔豚上冲之证,每与干姜、小茴香同用。
❸寒凝血瘀,经闭痛经,阴疽流注。多与桂枝、干姜,小茴香相配;痰核流注,阴疽漫肿,久溃不敛,可配炮姜、当归、黄芪等。此外,对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可配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等,以大补气血,鼓舞生机。
老年人,肾阳亏损,性功能相对不足,阳萎之证每多见之,肉桂可酌情使用。然阳萎之因颇多,且肉桂之用亦须配伍,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方可应用,自己不可妄动。

肉桂cassiabarktree

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称玉桂。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老树皮厚约1.3cm。叶与树皮有特殊香气。幼枝略呈四棱形,密被黄色短绒毛。叶革质,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6(34) cm,宽4~5.5(9.5)cm,三出脉,下面有疏柔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小,白色。果椭圆形,长约1 cm,黑紫色。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广西、广东最多;印度、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多为人工纯林。野生树木生于海拔800m以下常绿阔叶林中。幼时耐阴,后渐喜光。喜暖热气候,抗寒性弱。适宜花岗岩、砾岩、砂岩母质上发育的酸性土壤。萌芽性强,可经营矮林作业。树皮、枝叶、花果、根可制多种药材,统称“桂品”,树皮称“桂皮”,枝条称“桂枝”,嫩枝称“桂尖”,果托称“桂盅”,幼果称“桂子”。各部均可蒸制桂油。桂皮、桂油是中国特产,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木材结构细致,可供家具、板料等用材。

肉桂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山海经》始有记载。肉桂入药、壮医分为牡桂、菌桂、官桂、桂枝、桂心、板桂、桂油、桂茶、桂酒,颇为讲究。官桂、菌桂、牡桂为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板桂为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晒干加压而成。桂心乃肉桂加工过程中捡下的边条,除去桂皮者。壮医根据桂皮、桂枝和桂心的不同药效,对症下药。《浔州府志》载有:“肉桂能益命门真火,其相火不足者,非此不能归元。……且桂为木中之王,故能平肝木之阴邪,犹善助肝胆之阳气。若桂皮则轻而达表,故专主发散,引他药至手足尖,沉寒冷锢之疾,得此最良。……桂心专达心。桂枝则散之四肢。一物三用也”。今人吴任尊《广西特产物品志略》还特记养利(今属大新县)出产的优质肉桂泡制的桂茶:“县属把岜马产桂,功效胜清化,素有神桂之称。皮多痱磊,如蟾蜍皮然,屑桂沃以沸汤,所泛之汁,有乳色,有茶色,有淡绿色,每盅可焗饮三、四次,病者服之多奇效。”从清代开始壮族民间就掌握了提炼桂油的方法,并远销国外。《容县志》载有:“其法实桂叶于釜上,复以甑,穿甑小孔,以筒接之,通于旁瓮,燃薪釜底,叶气上蒸油附于甑,由筒而注于瓮。大率桂叶一百斤,仅可得油半斤,近乡人争效之,业此数十家,鬻于市,贩远出洋,颇获厚利。”

肉桂

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又称筒桂、阴桂。高4~6m。树皮灰褐色,有特殊香气。老树皮厚约1.3 cm。幼枝呈四棱形。叶互生或近对生,厚革质,长椭圆形,长8~10cm,宽4~5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1.5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4~8cm,花小,白色,花被6片。可育雄蕊9枚,花药4室,花期6~7月。浆果,长1 cm,直径9 mm,含种子1粒。果期翌年3~4月。适宜生长于年平均20℃以上,年降水量为1200~1500 mm,相对湿度约80%的地区。土壤pH4.5~6.5。种植5~6年开始采皮,每年2~3月和7~8月各采1次。树皮含挥发油1%~2%。产广西、广东,西南、华南各省、自治区也都有栽培。种子、扦插或高空压条育苗。种子随采随播,干晒发芽力丧失。矮林栽植,3~5年后,每年3~6月和8~12月可剪枝采叶蒸馏,精油含量鲜枝叶为0.3%~0.4%,干枝叶2%,鲜果1.5%。肉桂油调味和作化妆品,也用于日用品香精和医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