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肺结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肺结核feijiehe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属分支杆菌,又称抗酸杆菌,生长缓慢,人工培养需4~6周才生成可见菌落。结核病主要由呼吸道传播,排菌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咳嗽时带菌的飞沫或痰干后病菌随尘土飞扬,均能使健康人吸入后引起肺部感染。少数病人亦可经消化道传入。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 一定发病,只有在抵抗力低弱时才患病。病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其基本病变为渗出性 (肺组织充血、水肿、细胞浸润) 及增殖性(特异性的结核结节)等病变。病变可以吸收形成纤维化硬结或钙化灶而痊愈;也可以恶化形成干酪样坏死。如干酪物质被纤维包围可长期不愈,或干酪物质沿支气管播散形成新病灶。干酪物质排出后,肺组织形成空洞。临床表现有全身中毒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 (多为下午低热,急性粟粒性结核有高热)、盗汗、面颊潮红等。局部症状有咳嗽、咯痰、咯血等。结核菌素试验和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肺结核临床分行为:(1)原发性肺结核。(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通过血循环播散 ,又可分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多见於儿童、由大量结核菌进入血行所致。发病急、中毒症状明显、高热等)及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性肺结核(多见于成人、少量结核菌可规则地分批进入血行所致)。(3)浸润性肺结核:以肺部渗出性病变为主。(4)空洞型肺结核:渗出性病变呈干酪样液化后,经气管排出,形成肺部空洞。(5)肺结核球(瘤):由干酪化物质浓缩后形成。(6)干酪性肺炎:大量结核菌由破溃的淋巴结经支气管进入肺组织所致。(7)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为肺结核晚期,咯血,痰中有大量结核菌,传染性大,可能有肺功能不良。肺结核一经诊断要积极治疗,抗结核药如异烟肼(雷米封)、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有特效。多同时应用两种药物,以减少耐药性,提高疗效,并应注意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同时给以对症治疗,加强营养,注意控制传染与增强免疫力,杜绝传染源排菌,病人应休息。为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应注意将病人加以隔离,带菌痰要消毒后再倒,不要随地吐痰。儿童应接受卡介苗接种,提高对结核菌的免疫力。

肺结核

最常见的一种结核病。分五型:原发型、浸润型、血行播散型、慢性纤维空洞型和结核性胸膜炎。常见症状为低热、乏力、盗汗、咳嗽、咯血,X线检查有病灶阴影,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和胸水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治疗与结核病相同。

肺结核

肺结核在湖南流行很长时日,1972年12月,在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进行病理解剖时发现该女尸生前患有肺结核等病症。民国期间,全省肺结核患病率为3~5%,死亡率为2‰,为十大死因之一。1954年,省结核病防治所在长沙调查,共查68393人,查明感染率: 0~4岁为27.3%,5~9岁为47.1%,10~14岁66.0%,15~19岁74.2%,20岁以上为84.4%。1979年,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和要求,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34个点,受检46134人,人群肺结核平均患病率0.83%,并掌握了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1985年8月至1986年4月,又在全省进行结核病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对29个自然村、1个茶场、3个城市居委会的45784人调查结果,其患病率为0.836%,与1979年调查结果基本相同,疫情未见下降,患病率居全国第三位。1990年4~6月,按照全国第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在省内的34个乡、镇的49个村或居委会,对58086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肺结核患病率已由1985年的836/10万降至764/10万; 涂阳患病率由232/10万降至179/10万; 0~14岁儿童结核病患病率385/10万降至180/10万; 结核病死亡率由71/10万降至38/10万。预防方法主要是接种卡介苗,并已纳入计划免疫的轨道。

肺结核

呼吸系统常见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在黑暗干燥处,可以生存5个月以上,煮沸1 min即死亡。75%酒精3 min内也可将其杀灭。症状表现为发热、盗汗、倦怠无力,1/3~1/2病有咯血或痰中带血。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小于5 mm为阴性,5~9 mm为弱阳性,10~19 mm为阳性。常规治疗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疗程12~18个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