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zhòu
也作“
”。即兜鍪。军士用来保护头部的器具,由各种材料制成,有皮革、藤篾、青铜、钢铁等,一般由包括保护头部的盔和保护颈项的顿项两大部分组成。《说文解字·肉部》:“胄,兜鍪也。”清段玉裁注:“古谓之胄,汉谓之兜鍪,今谓之盔。”《诗经·鲁颂·閟宫》:“贝胄朱綅。”《尚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三国吴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议兵》:“冠
带剑。”清王先谦集解:“
与胄同。《汉书》:‘作胄带剑。’颜师古曰:‘着兜鍪而又带剑也。’”《新唐书·兵志》:“人具弓一,矢三十……皆自备,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库。”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兜鍪,胄也,《黄帝内传》所述,盖玄女请帝制之,以备身也。”《字汇·冂部》:“《书》正义云:古之甲胄皆用犀兕,未有用铁者,而兜铠之字皆从金,盖后世始用铁也。”
.jpg)
胄各部位示意图
(五代前蜀王建墓石雕天王像)
(《文物收藏图解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