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胎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胎膜embryonic membrane陆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产生于胚胎外面的一些膜性结构。又称胚外膜。包括卵黄囊、羊膜、浆膜(或绒毛膜)和尿囊,用来保护胚胎和提供胚胎发育时期代谢的需要。 胎膜又称“胚膜”或“胚外膜”。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胚体以外的临时性结构。包括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尿囊等。这些结构虽与胚体源于一个受精卵,但不参与胚体的组成,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保护、呼吸、排泄等作用。 胎膜由绒毛膜及羊膜组成。绒毛膜是滋养层,绒毛在发育过程中因缺乏营养来源逐渐退化光滑,成为胎膜的外层;羊膜是半透明薄膜,与覆盖胎盘、脐带的羊膜相延续,构成胎膜的内层。 胎膜由绒毛膜及羊膜组成。可防止细菌进入子宫腔,避免感染,保护胎儿的作用。胎膜早破容易引起子宫腔内感染。参见“生物”中的“胎膜”。 胎膜fetal membrane又称胚胎外膜。羊膜动物胚体外的膜性结构。包括卵黄囊、尿囊、羊膜、浆膜或绒毛膜四种。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为适应陆生条件,在胚胎外面形成的保护性结构,使胚胎发育得到安全屏障,同时又能从母体内吸取营养供给胎儿,并将胎儿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胎膜运走。此外,还具有合成酶和激素的功能。胎儿出生后即被摒弃。猪和骆驼在怀孕晚期,紧贴胎儿体表尚有一层来自皮肤表层的透明薄膜,称为围皮,但并不属于胎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