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胎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胎膜embryonic membrane

陆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产生于胚胎外面的一些膜性结构。又称胚外膜。包括卵黄囊、羊膜、浆膜(或绒毛膜)和尿囊,用来保护胚胎和提供胚胎发育时期代谢的需要。
卵黄囊 具有营养作用的胎膜,由胚外内胚层和脏壁中胚层构成,通过卵黄柄与胚胎中肠相通。鸟类的卵黄囊很发达,包在卵黄外,囊壁有丰富的血管网与胚体心脏相连,构成卵黄囊循环; 其内胚层细胞分泌水解酶,使卵黄液化而被吸收,随着胚胎发育卵黄物质逐渐被利用耗尽,卵黄囊随之缩小、退化为小突起,留在小肠上; 有胎盘哺乳类(除食肉类和马属动物外)的卵黄囊退化较早。
羊膜和浆膜(绒毛膜) 包在胚体外面的两种胎膜,由胚外外胚层和体壁中胚层通过起褶式同时形成。起初在胚轴前方形成双层的前羊膜褶,不久在胚轴后方以及两侧出现同样双层的尾褶和侧褶; 它们均向胚体背方扩展,最后在胚体后背区相遇、融合而形成内面的羊膜和外面的浆膜,两膜之间为胚外体腔。羊膜内包有胚体(或胎儿),其上皮能分泌羊水,中胚层产生的平滑肌能使羊膜有节律地收缩,因而胚体能免受周围组织的压挤和防止与羊膜的粘连而在羊水中自由发育。哺乳动物妊娠晚期的羊水变得粘稠,对胎儿的娩出起润滑作用。鸟类的浆膜光滑,其外面与壳下膜相贴,内面与尿囊连系,上有血管有利与外界环境能进行气体交换。哺乳类的浆膜有绒毛,故称绒毛膜。其外面与子宫粘膜相贴,内面与尿囊连系,构成尿囊绒毛膜胎盘 (见胎盘),执行母子之间的物质和气体交换作用。
尿囊 为后肠后端腹壁突出的囊状物,不断向胚外体腔扩展而来。它包在羊膜与卵黄囊之外,由内胚层和脏壁中胚层构成。与胚体相连的尿囊近心部分(将演变为膀胱),通过尿囊柄与远心部分的尿囊相连。尿囊外层与浆膜(绒毛膜)相贴,构成尿囊浆膜(绒毛膜),内层与羊膜连系构成尿囊羊膜。尿囊腔内有液体,含有胚胎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和肌酐酸等。鸟类的尿囊还参与卵白囊的形成,囊内包有卵白,通过浆、羊膜道,卵白从卵白囊进入羊膜腔,而被胚体吞食。

胎膜

又称“胚膜”或“胚外膜”。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胚体以外的临时性结构。包括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尿囊等。这些结构虽与胚体源于一个受精卵,但不参与胚体的组成,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保护、呼吸、排泄等作用。


胎膜

由绒毛膜及羊膜组成。绒毛膜是滋养层,绒毛在发育过程中因缺乏营养来源逐渐退化光滑,成为胎膜的外层;羊膜是半透明薄膜,与覆盖胎盘、脐带的羊膜相延续,构成胎膜的内层。


胎膜

由绒毛膜及羊膜组成。可防止细菌进入子宫腔,避免感染,保护胎儿的作用。胎膜早破容易引起子宫腔内感染。参见“生物”中的“胎膜”。

胎膜fetal membrane

又称胚胎外膜。羊膜动物胚体外的膜性结构。包括卵黄囊、尿囊、羊膜、浆膜或绒毛膜四种。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为适应陆生条件,在胚胎外面形成的保护性结构,使胚胎发育得到安全屏障,同时又能从母体内吸取营养供给胎儿,并将胎儿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胎膜运走。此外,还具有合成酶和激素的功能。胎儿出生后即被摒弃。猪和骆驼在怀孕晚期,紧贴胎儿体表尚有一层来自皮肤表层的透明薄膜,称为围皮,但并不属于胎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