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也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胡也频

现代著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生于1905年,卒于1931年。原名胡崇轩,福建福州人。胡也频早年在私塾读书,后因家境贫困而辍学。1920年,来到上海,并考入浦东中学学习,后又转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1924年,胡也频与友人一起合办文学期刊《民众文艺》周刊,并开始发表小说作品。1928年,胡也频又回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1929年,他与沈从文等人一起合编《红黑》杂志和《人间》杂志,同时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著作。1930年,胡也频因宣传革命文学,而遭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迫害,被迫离开上海,来到山东济南,并在济南高中教书为生。不久再次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还担任工农兵通讯委员会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在准备去江西苏区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2月7日,与其他同志 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胡也频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 《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等,短篇小说集 《活珠子》、《往何处去》、《诗稿》、《牧场上》、《三个不统一的人物》、《四星期》等,诗集 《也频诗选》,戏剧集《别人的幸福》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胡也频选集》和《胡也频小说选》。胡也频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小说、诗歌、戏剧方面均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是现代优秀的作家之一。

胡也频1905—1931

作家。福建福州人。1930年加入“左联”,任执行委员。“左联五烈士”之一。著有短篇小说集《圣徒》、《往何处去》,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等。

胡也频1903~1931

现代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培基,后改名崇轩。生于福州市一小康家庭。青少年时期当过学徒,后流落北京,曾与友人合编《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并开始创作剧本、诗歌和短篇小说。1928年到上海,编辑过《红黑》、《人间》等刊物,后加入“左联”。193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旧世界的厌恶和对革命理想的追求,标志着作者思想和创作的新阶段。稍后完成的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以“五卅”运动时北京人民的反帝斗争为背景,描写共产党员与其信仰无政府主义的妻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后者如何在血腥的现实面前抛弃错误信仰和投身革命斗争的过程;作品以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浓重的抒情色彩,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的鲜明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其最后的佳作。

胡也频1903—1931

现代作家。原名胡崇轩,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早年生活颠沛流离。1924年开始写诗和小说,同年在北京与项拙合办《民众文艺》。1927年出版短篇集《圣徒》。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活胖子》、《往何处去》、《诗稿》和戏剧集《鬼与人心》。次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出版了《也频诗选》、短篇小说集《牧场上》、《三个不统一的人物》和戏剧集《别人的幸福》。1930年春,到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并进行革命宣传,受到学生的拥护,曾领导成立了几百学生参加的文学研究会。因之为反动当局所不容,被迫离校返上海,随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一幕悲剧的写实》、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和《光明在我们的前面》。1931年1月 17日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为“左联五烈士”之一。50年代初出版了《胡也频选集》、《胡也频小说选》。后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胡也频选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