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服骑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4 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加强其西北部边境防御力量,抵御燕、东胡、楼烦、秦、韩的入侵。学习穿着北方游牧和半游牧少数民族服装练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或变服骑射。其服上褶(帛制左衽短夹衣)下袴(与上衣相连的短裤),戴貂(皮)蝉(纱)为饰武冠,金钩为饰带具,足穿长靴,便于骑射。是中原华夏族学习少数民族改进射法的一个范例,为后世传为佳话。 胡服骑射❶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的军事改革,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命士兵穿较轻便的胡服,学骑射,赵国军事力量因此增强。 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国接纳黄河流域以北的胡族装束和作战方式的一种举措。战国之前,中原华夏族的服装基本是上衣下裳,宽领大袖,行动不便,尤其不适合与北方草原部族作战需要。战国前307年,赵武灵王借鉴黄河流域以北的胡族穿袴、骑马装束实行改革,采用短衣窄袖、大袴革履的“胡服”,同时改车兵为骑兵,便于“骑射”作战。到战国末期,中原大部分人皆沿袭此装,并为以后各代继承。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