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笳十八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胡笳十八拍

诗集。东汉人蔡琰(177?—? )撰。一卷。琰字文姬,三国时以才著称的女诗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史载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因夫亡无子,归宁寡居,汉末战乱,辗转流离,为胡骑所掳,与南匈奴左贤王居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赎回,再嫁董祀。今传诗作三首:五言《悲愤诗》一首,骚体《悲愤诗》一首和《胡笳十八拍》一首。都是自传性作品,内容相近,《胡笳十八拍》后汉书未载。由于史书记载蔡琰生平不详,这些作品之真伪尚无定论。唯五言《悲愤诗》符合事实,可以断定为蔡琰所作。这首诗虽是回汉再婚之后痛定思痛之作,但它通过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是集有《绿窗女史·著撰部辞咏》本。关于《悲愤诗》真伪问题的争论,有近人余冠英《论蔡琰<悲愤诗>》(《汉魏六朝诗论丛》)和张长弓《蔡琰<悲愤诗>辨伪》(载《东方杂志》四十卷第七期)。余文定为真,张文证其伪,论列颇详。关于《胡笳十八拍》的真伪问题,郭沫若有专论六篇,认为并非伪作,可供参阅,但仍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排印本。

045 胡笳十八拍

琴歌。歌词首见于南宋朱熹的《楚辞后语》,写汉末女诗人蔡琰的乱世遭遇。歌谱有多种传本,如《五知斋琴谱》、《希韶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等只附歌词于谱后,并不演唱。词曲相配、曲调富于歌唱性的仅存《琴适》(1611,刘朝箴编)一谱。全曲十八拍(段),以第一拍曲调为核心,其他各拍都是它的变化或重复。音乐凄宛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蔡琰在归汉途中思念故土和同稚子生离的痛苦心情。

《胡笳十八拍》

琴曲。始见于1597年徐时琪所辑《绿绮新声》。现存2种:明代《琴适》(1611)中与歌词配合的琴歌;清初《澄鉴堂琴谱》(1685)所载独奏曲。十八拍即指18段歌词。全曲分为5部分:❶1拍~3拍;
❷4拍~7拍;
❸8拍~11拍;
❹12拍~14拍;
❺15拍~18拍。第1拍是全曲的主题。用3种调式(宫、徵、羽)。

《胡笳十八拍》

古代琴曲。始见于宋朱熹《楚辞集注·后语》 。根据同名叙事诗谱曲。据传词曲均为汉蔡琰(字文姬,今河南杞县人)所作。琴谱保存在清初《澄鉴堂琴谱》 中,在琴界流传很广。《五知斋琴谱》所载谱最具代表性。全曲共分18段(一段为一拍),故名。音乐运用宫、徵、羽3种调式,曲调的对比及发展层次分明,表现了蔡琰思念故土和惜别爱子的痛苦心情。琴歌《胡笳十八拍》 始见于明徐时琪所辑《绿绮新声》刊本琴谱,此谱后部散佚。今用来演唱之谱本来自明孙丕显所辑《琴适》谱本。琴曲的音乐深沉,带有倾诉性,耐人寻味。琴歌则深刻隽永,慷慨悲壮,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艺术歌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