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胤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胤禛1678—1735清代皇帝。即清世宗。满族,爱新觉罗氏。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1722—1735)。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后在隆科多、年羹尧的帮助下取得帝位。雍正二年(1724年),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领兵镇压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自九年至十二年(1731—1734年)又多次派兵镇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的叛乱。在外交方面,五年,与沙俄订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在位期间,设置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摊丁入地”,改革赋役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等措施。 胤禛1678—1735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4子,年号雍正,庙号世宗,在位13年(1722—1735)。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进封雍亲王,屡随康熙帝巡视塞外、五台、江浙等地,康熙末奉旨祭祀盛京祖陵及太庙,代康熙帝行冬至祭天礼,参与部分政务。继位后即宣布三年内清补钱粮亏空,设立会考府稽核财赋,严行追赃,减少绅衿滥免差徭之弊,以整顿财政与吏治。在位期间于全国推行摊丁入地,耗羡归公及官给养廉银制度,下令解除乐籍、惰民、世仆、旦民、丐户之贱籍,与良民一视同仁。注意兴修水利,大力垦荒、劝农,解除海禁。增设八旗养育兵额。试图解决八旗生计问题。于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平定青海和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设驻藏大臣。设立军机房 (后改军机处,代内阁为中枢机构)。与沙俄签订《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抵制外国宗教侵略。残酷打击与争位有关的诸弟。大行文字狱。确立秘密储位制度。取消诸王对下五旗的统治权。建立秘密奏折制度。加强思想统治与君主专制。精通满、汉文,熟悉儒家经典,热衷佛教。书法娴熟,诗文俱佳。著有《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