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脑出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脑出血脑出血或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长期的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动脉瘤,此外,脑内动脉壁较薄,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出的深穿支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任何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可使该小动脉破裂出血。约70~80%发生在基底节区即内囊出血,其次是脑叶的白质出血,桥脑出血和小脑出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高血压患者在用力,激动等情况下,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及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一般在23.9/14.6(180/110mmHg)以上。多数病人脑膜刺激征阳性。由于老年人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脑神经细胞代偿能力也差,所以当发生脑出血时,可能相对头痛较轻,意识障碍程度较重,亦可能出现精神症状。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也较中年人为重。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有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此时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惊慌失措,而应让患者平卧或侧卧,头略高,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呕吐物,及时送往附近医院就诊。颅脑CT检查早期即可显示有无出血以及血肿的大小、部位,是否破入脑室等,为诊断、鉴别诊断和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证据。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老年人多发病,因此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就有更重要的意义。控制高血压,增加血管弹性是防止脑出血的重要措施,避免任何可以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例如:突然用力、过度激动、兴奋、悲伤、生气,长期紧张、体力过劳和大便秘结等都可致使脑出血的发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