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脾胃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脾胃论内科著作。金李杲(1180—1251)撰。三卷。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发挥,人称“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对中医理论做出杰出贡献,后世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撰有《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本书撰于宋淳祐九年 (1249),是李氏创导的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上卷,记有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肺之脾胃虚论、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用药宜禁论、仲景引 《内经》所说脾胃等。以 《内经》 为理论根据,论述脾胃对整体机能的重要作用,分析脾胃胜衰对心、肺、肝、肾四脏的影响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了 “升降浮沉”用药法,强调分经随病制方、灵活用药的原则,为治疗内伤疾病开拓了新的途径。中卷,记有气运衰旺图说、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时制方、随时加减用药法、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凡治病当问其所便、三焦元气衰旺等。论述外感与内伤的分辨,介绍了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方的组成和应用,强调因病制宜,随时加减,灵活变通,对临床颇有启示。下卷,记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阴阳寿夭论、五脏之气交变论、阴阳升降论、调理脾胃治验、饮食伤脾论等。论述了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的作用,阐发了脾胃内伤诸病的病因和治疗,指出用药宜忌等。总之,李氏本《内经》 之理,承张元素之学,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创立了脾胃学说,发展了内伤疾病的病机学说,丰富和充实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许鲁斋说:“东垣之医,医之王道也; 有志于学医者,必尽读东垣之书,而后可以言医。”李时珍也说: “李杲曾受业于洁古老人,尽得其学; 益加阐发,人称神医。”有《东垣十书》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影印本。江静波《东垣先生的学说及其著作》(《广东中医》 1963. 2. 11),李聪甫 《李东垣“脾胃学说” 的论述》(《湖南医药杂志》 1974.1. 22),林起铨《试论李杲内伤学说》(《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3. 3. 8) 可供参考。 131 脾胃论中医理论著作。金代李杲(晚号东垣老人)撰,成书于1249年。3卷,35论。作者根据《内经》“太阴阳明论”阐发脾胃的重要性。他认为人身元气滋生于脾胃,气又为精神之根蒂,积气可以成精,积精可以全神,所以脾胃之气是人生命的基础。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对于饮食劳倦等引起的脾胃病,李氏创用补中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等治疗方剂,有较好疗效。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张介宾、李时珍等对《脾胃论》均给予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用补法,为“医中之王道”。本书是积其50余年实践经验之总结,论述脾胃为三气之源,精气升降之枢,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论。故后世称其代表的学术派别为“补土派”金元四大家之一。 脾胃论医书名。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作。李杲根据“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详论调理脾胃的临证经验。书中所列李杲自制的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及其对内伤诸证的论述,对后世均有很大影响。 脾胃论三卷。金李杲 (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此书编撰于宋淳佑九年(1249),是李氏创导的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上卷医论八篇: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肺之脾胃虚论、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治方、用药宜禁论、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等。其书以《内经》为理论根据,侧重论述脾胃对整体机能的重要作用,强调分经随病制方、灵活用药的原则,分析脾胃胜衰对心、肺、肝、肾的影响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了“升降浮沉”用药法。又有方论四篇。中卷医论八篇: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及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时制方、随时加减用药法、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安养心神调制脾胃论、凡治病当问其所便、三焦元气衰旺等。论述外感与内伤的分辨,介绍了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方的组成和应用,强调针对病症施药,灵活变通,药方有较好疗效。下卷载论文十二篇,记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阴阳寿夭论、五脏之气交变论、阴阳升降论、调理脾胃经验、饮食伤脾论等。论述了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的作用,阐发了脾胃内伤诸病的病因和治疗,指出用药宜忌等。张氏对《内经》、《难经》颇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发挥。李氏认为“土为万物之母”,故独重脾胃。其引经立论,往往有独到之处。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云:“东垣生当金元之交,中原扰攘,士失其所,人疲奔命。或以劳倦伤脾,或以忧思伤脾,或以饥饱伤脾。病有缓急,不得不以急者为先务。”李氏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在当时有着特殊的意义。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继承张元素之学,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脾胃学说,发展了内伤疾病的病机学说,丰富和充实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对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许鲁斋说:“东垣之医,医之王道也; 有志于学者,必尽读东垣之书,而后可以言医。”李时珍亦称赞东垣说:“李杲曾受业于洁古老人,尽得其学,益加阐发,人称神医。”此书有 《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