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脾阳虚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脾阳虚证脾阳虚衰,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以形寒肢冷,腹胀纳少。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大便溏薄、肢体倦怠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主要表现。脾阳虚证多由脾气虚证发展而来,也可由于过食生冷,过用寒凉药物,或由年高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而成。脾阳不足则气机不运,阳气不达四肢,则见形寒肢冷;阳虚则寒自内生,寒凝气滞不通,故见腹部胀满疼痛,喜得温按。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内停泛于上则口淡不渴,甚或口泛清水,溢于肌肤则见面浮肢肿,下注肠中则便溏腹泄,水湿内停,运化失司则见小便不利;舌体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是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之象。本证可见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以及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