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腊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64 腊八阴历腊月 (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节。佛教徒称之为“成道节”,因释迦牟尼于是日成佛之故。过腊八节,民间必吃“腊八粥”,以庆丰收。寺庙则以“腊八粥”供佛祖、斋门徒,以纪念释迦牟尼当年吃了牧女用杂粮加野果煮的粥后成佛。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关东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之谚,意关东此时天极寒。这一天家家都吃腊八粥。参见 “吃腊八粥”条。 腊八中国汉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这天,也是佛教节日,称“成道布”。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之前,遍游名山大川,探求人生哲理。十二月初八,走到比哈尔拜的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 栽到路旁。一牧女以杂粮掺杂野果, 用清泉熬成粥把他救醒。食毕,释迦牟尼坐菩提树下苦思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日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后民间争相效仿,合家聚食,馈送亲邻。今在北京、东北、胶东、江浙、西北、皖中等地区,仍保留着过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腊,远古是一种祭礼名称,“腊八节”,原本是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腊八”这一天,又称“佛成道节”。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各佛寺都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成为民间习俗。家家户户都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同时,合家聚食,馈送亲友。湘南一带人于这天酿酒,名腊八酒; 酿制霉豆腐,香辣可口,名腊八豆腐。 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湖南各地。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常在这天做 “腊八饭”,以糯米、腊肉、红枣、核桃等蒸制而成,全家聚食。很多人家在这天还用黄豆蒸熟发酵,拌入酒、生姜末和辣椒末、盐等制成 “腊八豆”,腌在坛子里。湘北地区民间还喜欢在这天制作泡酸菜的“腊八水”。另外,信佛的僧侣和居士于每年腊月初八熬制 “腊八粥”供佛。常德、澧县等地,腊八日,乡村凑钱,治酒肉鸡鱼,鸣腊鼓,祭报土谷神。谚云: “腊鼓鸣,春草生。”此俗汉寿至今仍存。 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相传此日是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成道日。佛门弟子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腊八粥”。民间争先效仿,遂沿成节日。嘉靖二十五年《淄川县志》:“十二月八日乃释迦佛成道日,家作腊八粥,好善者施粥于通街。”是日,长清旧有作“腊酒”之俗。昌乐、东阿等地以井水浴蚕,食七宝粥。黄县、即墨民间腊八除尘。鲁西南有做腊八醋、腊八蒜习惯。日照地区家家做“饭帚”。腊八节标志年将来临,已有过年的气息。谚曰:“腊八,祭灶,年下来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