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臣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臣轨

一名 《臣范》。唐代宫廷教材。题唐武则天撰,实由其近臣奉敕撰。成书于高宗晚年。一说成书于垂拱元年 (685)。体仿唐太宗 《帝范》,编为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等十篇,共二卷。各篇均有注文加以阐释,为武则天规诫群臣 “镕范身心” 的训条。自长寿二年(693) 至神龙元年 (705) 还颁为科举考试读本。

臣轨

亦名《臣范》。唐武则天撰,一说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敕撰。二卷十章。成书于上元二年(675),一说成书于垂拱元年(685)。为武则天规诫群臣和神龙二年(706)以前贡举习业的读本。仿唐太宗《帝范》,分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十章,凡4000余字。各章均有注文,不著撰人。认为忠孝一体,“君亲既立,忠孝形焉。奉国奉家,率由之道宁二,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臣主之义,其至矣乎!”(《自序》)有《佚存丛书》本、咸丰伍崇曜刊本、《粤雅堂丛书》本。

臣轨

二卷,武则天撰。武则天 (约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省)人。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执政,废中宗为庐陵王,居睿宗于别殿,不得预闻。又改东都为神都,改诸司官号,立武氏宗庙。徐敬业等起兵扬州,欲“匡复”李姓天下。内史裴炎争于朝堂,欲太后还政皇帝。一时间,数州响应。不到两月,武则天即平息了反对派的势力。垂拱二年 (686),武则天撰《百僚新诫》颁朝集使。(《唐会要》卷三六)大约在此前后,武则天又以“太子及王,已撰修身之训;群公列辟,未敷忠告之规”,为使群臣有“事上之轨模,作臣下之绳准”,“故缀叙所闻,以为《臣轨》一部。”(《臣轨序》)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五章:同体章,论臣主同体、上下协心;至忠章,论忠臣事君尽心尽力;守道章,论君子恪守忠孝之道;公正章,论忍所私而行大义;匡谏章,论忠臣必谏其君。下卷五章:诚信章,论上下通诚而相信不疑;慎密章,论修身谋虑不可不慎之又密;廉洁章,论恭廉守节之可贵;良将章,论爱兵、用兵之道;利人章,论为臣忠者必先利民。长寿二年(693),罢举人习《老子》,改以习《臣轨》。该书约于金灭北宋之际散佚,直至晚清始见日本“佚存丛书”活字版,刊入“宛委别藏”、“粤雅堂丛书”三编。20年代中,罗振玉又作校记一卷,刊为“东方学会丛书” 初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