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然灾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自然灾害ziran zaihai

发生在地球表层并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和危害的各种自然异变过程或事件。但是,并非所有的自然异变过程和事件都能致灾,如发生在人迹罕至地区的地震,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损毁,因而也就不能看作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按其成因分为地球物理灾害和生物灾害两大类(见下表):


也有人按自然灾害发生的速率和持续时间,把自然灾害分为突发性和非突发性(渐发缓发性)两类,前者如地震、山崩、火山喷发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非突发性灾害也被称为环境灾害或生态灾害,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不可逆性衰退。
自然灾害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❶区域性。由于自然异变过程是在一定环境背景下发生的,而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本身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所以,自然灾害也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具体表明为:不同区域具有主导的自然灾害类型,如新构造和火山活动带以地震灾害为主导类型,山区以滑坡、泥石流灾害为多发类型,黄土丘陵区以水土流失灾害为主导类型。同一灾害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发生频率、季节、强度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就我国的旱涝灾害来看,发生频率以海河平原居首,其次是黄淮平原和东北平原;而春秋两季的旱涝多发于华北、东北,夏季旱涝多发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平原。同一类型、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发生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地区,造成的损失也相差很大。如,同样的雪暴发生在英国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由于英国冬天的天气较安大略温暖,所以在英国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要大于安大略。又如,相同震级和裂度的地震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此外,致灾强度和灾害损失的大小还与灾害发生地区社会经济系统承灾、防灾、抗灾、救灾能力、人们的防灾意识、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❷相关性。自然灾害并不是孤立发生的,一系列在成因上紧密相关的自然灾害常常相伴群发,如一次地震灾害除直接致灾外,还会诱发山崩、滑坡、地面塌陷、砂土液化、传染病甚至瘟疫等次生灾害,风暴潮、暴雨、洪水等灾害也常相伴发生。这种成因相关性也反映在地域上,表现为同域相关和异域相关,前者如旱灾,风沙灾害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相关性,后者如中上游暴雨和水土流失灾害与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异地相关。

❸社会性。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一次大灾重灾往往会造成经济失衡,严重者甚至能导致社会动乱、文化断化、发展停滞等恶性后果。

❹周期性。从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往往是以一定的周期或准周期循环发生,如旱涝灾害的周期、火山喷发灾害的准周期等。
此外,许多突发性灾害还具有随机性高、可预知性低、可防可抗性低等特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