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然资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自然资源ziran ziyuan

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并且能够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称。这些自然要素有些可用作食物,有些可用作燃料,有些可用作工业原料,有的则是生产过程不可少的条件。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按照它们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两大类。前者指赋存于地壳之中的资源,如各种矿物原料和矿物燃料。地表资源广泛存在于生物圈,又称生物圈资源或农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分,自然资源可分为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着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以及它们同周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如农田、人工草地、森林等。它们在适宜的气候和科学的经营管理下可以繁衍和更新,并能源源不绝地供人使用。反之,如果自然环境恶化,或者采取掠夺式经营方式,它也可能崩溃、解体甚至完全灭绝。非再生资源指有限的非生命的矿产资源,它们不能更新和繁衍,是一种消耗性的自然资源。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可分为常备资源和新兴资源两种类型,前者指开发历史悠久、消耗量比较大的自然资源,如金、银、铜、铁等大多数矿产资源属常规资源。后者指伴随新兴工业发展起来而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原子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铍、铋、硼、镉、钴、锂、铌、镓、锗等属于新金属资源。按用途的差异性,自然资源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三种类型。生物资源包括前述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具有一般的生物学特征,受生物学规律制约,每个物种都具有出生、发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史,其最大特征就是具有生长和繁衍后代的机能,有些生物资源可直接用作生活资料。矿产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提取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矿物的总称。它们是经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的,本身不具备生命特征和复制机能。生态环境资源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的人和各种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相对稳定的自然资源。它由多种因素组成,主要包括阳光、热量、降水、空气、土地以及由这些要素所组成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人们又在自然资源中分出旅游资源,借以与经济资源相区别,分出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相区别。
自然资源有如下特点:❶地域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构成也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具相对稳定的地理要素和自然要素,如纬度、海陆位置、气候带、地质构造带等,它们影响和控制着自然资源的形式和分布,造成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如世界稀土的80%集中在中国,世界黄金储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在南非。
❷整体性。自然资源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环境之间,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如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导致采空区地层的断裂、弯曲、陷落和崩塌,使地表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❸有限性。所有自然资源的数量都不是无限的,即使是再生性自然资源,尽管可以周而复始,循环再生,但每一时期的循环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强化利用或因管理不善造成污染,也会使资源越来越坏,使良性循环变为恶性循环。
❹可变性。它与世界任何事物一样,永远处在发展变化中。一方面自然资源本身在地球内外力作用下不停地发展变化,例如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物种及其数量的增加和转换,资源空间分布的集中和分散,都改变着自然资源的原貌。如世界钨资源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的占3%,古生代的约占10%,中生代约占87%。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作用自然资源也不断变化。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结果,或使非再生资源数量逐年减少,或使再生资源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或改善。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将来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随着人口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长,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自然资源按它的用途可划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风景资源、科研资源等; 按资源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土地是由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动植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人类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一个国家利用土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标志着这个国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等气候因素,它具有地带性和季节性。不同气候类型,决定农业生产类型,构成农产品产量。水资源是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得最多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多数城市发展的最重要限制因子。矿产资源包括燃料资源和原料资源两大类,前者有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泥炭)和核燃料,后者有金属原料和非金属原料。能源资源是人类从中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各种载体。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是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利用的程度和能源资源消耗的水平,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划分时代的标准。生物资源包括自然界中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人类的衣、食、用等生活必需品大多取自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意义是: 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基本生态过程的维持,如土壤的更新和保持、养分的再循环、水的净化和新鲜空气的供应等;
❷提供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以及医药和工业原料;
❸野生生物是人类培育新品种的重要基因库;
❹野生生物在科学(如仿生学)研究中有重大作用。许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来自生物的启示。
按生态系统类型划分有森林资源、草原资源、荒漠资源、沼泽资源、海涂资源、海洋资源等。这些都是综合性资源,其中森林、草原、荒漠等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沼泽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但泥炭又是宝贵的能源。海涂包括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生物、矿产、动力、旅游等资源。旅游资源是能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的观赏对象,它包括山水景观、自然风光等的自然旅游资源(或风光资源)和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近代之事。中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复杂,所以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海洋资源除包括丰富的水产资源外,还有海洋矿产和能源资源,近代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探索与开发达到新的高潮,称为“海洋热”。
按照资源能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有限资源可再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两类。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断更新和反复利用的资源,如土壤、水、动植物资源。不可更新或消耗性资源,如铜、铁、石油、煤等,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并有可能耗尽。铜、铁等不可更新资源,在其被分散利用以后,可以通过回收重新利用。因此,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划分仅具相对意义。
人类对粮食、物资和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资源消耗量倍增期缩短,许多矿产资源接近于枯竭,能源危机,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场退化,生物种灭绝的数量上升,水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被破坏,局部地区(尤其是城市、工矿区和市郊)缺水矛盾尖锐,水质污染严重等资源问题已与人口和环境问题一起,成为当代最重大的社会问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类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掠夺式的开发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势必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从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因此,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必需同步规划和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同时兼顾,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资源的科学管理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整体性和生态系统的原理、地带性和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生态协调性和稳定性、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等原则,对做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具体措施是: ❶进行自然资源的普查,搞清各类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
❷综合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包括全国的、区域的和地方的各个等级的规划;
❸改善管理体制。如考核林业要把森林覆盖率、林木再生量与资源利用率同时作为指标; 畜牧业要以牧草产量作为首要指标; 对可更新资源要坚持增殖资源、确保永续利用: 对不可更新资源,要坚持节约,反复利用和综合利用:
❹制订和颁布各种资源法,以法制力量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❺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潜在资源,发现新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Ziran ziyuan

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包括自然界中任何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森林、草场、野生动植物、矿物、土壤、水、阳光等。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加。自然资源的分类常按其属性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如果按其增殖性能大致又分成以下三种:❶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风、水力、海潮、地表径流、地热与温泉等,能连续重复地使用,不会因人类利用而导致资源枯竭。对于这类资源,应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
❷可更新自然资源。理论上这种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如生物资源用过一次以后还能再生(繁殖)或恢复(森林更新,草原再长)。土壤和水利用后可以经由自然和人工处理恢复肥力和清洁,多次重复使用。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在一定的限度内,如果利用强度或速度超过恢复速度同样会造成资源枯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可更新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近年来由于侵蚀、盐渍化和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500万公顷土地不能再用于粮食生产。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放牧和气候变化,全世界沙漠面积,每年大约扩大5—7万平方公里,热带森林每年的破坏率达2%。由于不合理的采伐和狩猎,全世界现代鸟类中有139个种和39个亚种已经灭绝。对于这类资源,首先是要保护,然后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❸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和可燃性有机岩等,其成矿周期相当漫长,储量有限,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用人工合成方法代替这类资源。由于人类不断地、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地球上矿产资源的储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快枯竭。对于这类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避免破坏和浪费。

自然资源

指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天然存在的自然环境要素和条件。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按生成状况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按经济用途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和工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多种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资源。具自然属性(赋存于自然界)和社会属性(经济有用性)。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与能量的总称。通常指的是自然界的自然物(含物质和能量),但也包括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物,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及其产品、灌溉用水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自然资源包含的种类及范围极为繁多和宽广。据西方资源经济学的解释,自然资源包括:农用土地、森林用地以及林产品和森林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江河湖海等水域以及水资源为人类提供的服务、金属矿藏、具有美学价值或科学价值的自然环境、大气层及大气层外空间等。根据自然资源的存在数量和能否更新或再生的程度可分为三大类:
❶限量资源。又称储存资源,指自然中存在数量有限的资源,经开发利用其数量逐渐减少,且已利用消费的部分不能更新和再生产,如矿产物。
❷长流资源。指数量无限巨大或经常流动、可永续利用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温热、风能、水能等。
❸生物资源。又称可更新、可再生资源,包括自然生产的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如森林、牧草、果树、各种野生动植物、鱼类及土壤微生物等。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美国所需的各种粮食和工业原料几乎都可以自给。除橡胶、锡、锰、钨、咖啡和其他一些次要的矿物外,美国生产自身消费的一切必需产品,并有大量的剩余产品可供出口。美国生产足够的当地土生的或引自欧洲的农作物,其中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蔬菜和水果。美国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烟草、马铃薯、玉米和棉花。自美国有史以来,种植的农作物一直比欧洲丰富多样。林产品、取之不尽的野味和鱼类也是美国巨大的财富资源。19世纪,随着人们向西移居,西部土地出产了大量的石油、铁、铜、锌、铅、煤、锑、铝和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其他矿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总产量的70%,铜占50%,铅占38%,锌占 42%,煤占 42%,铁占46%,棉花占54%,玉米占62%。虽然美国的上地面积与人口仅占世界的6%,但却消耗世界总水力发电量的36%。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黄河流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流域内有高地草原、黄土高原,又有石质山岭、冲积平原,还有风沙区、森林区、峡谷和湖泊,土地类型丰富多彩。
黄河流域西部属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是海拔1000米~2000米的西北黄土高原,东部大部分是海拔100米以下的华北大平原。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差大,积温有效性高。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变化为110千卡/平方厘米~15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在2000小时~3200小时,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14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8毫米,60%~80%集中在6月~10月。该区雨热同期,光、温、水配合较好,适宜于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发展。流域上中游大面积的天然牧场,是中国羊毛、皮革和其他畜产品的重要产地。被称为裘中 “珍珠” 的宁夏滩羊皮,更是饮誉国际市场; 青海的紫羔、牦牛,内蒙古阿拉善的骆驼,陕西省的秦川牛等均是名贵畜产。流域中下游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烟叶、油料及其他农产品,是中国的主要粮食、棉花产区之一。黄河鲤鱼肉嫩味鲜,是名贵的水产品;河口更有产量丰富、世界稀有的对虾。


牦 牛


矿藏资源丰富。享有 “乌金” 之称的煤炭资源,遍布流域境内,其中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煤层深厚,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开采条件十分优越,在中国能源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石油资源在沿黄的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均有分布,其中黄河河口地区的胜利油田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中原油田分布在山东、河南两省的东明濮阳地区,面积达5300多平方千米,是油、气富集的大油田。山东、内蒙古等省区的铁矿石储量较丰。其他有色金属如铅、铝、铜、铂、钨、铬、镁等,贵重金属如金、银,稀有金属如钼、钛等,在沿黄各省、区都有发现,有的已经开采利用。甘肃省的白银市和山西省的中条山一带,是中国五大铜矿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稀土资源,内蒙古地区的储量占全国储量的绝大部分。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最大的水资源。约占华北水系(黄、淮、海河)总径流量的40%,而且源远流长。目前,黄河水资源利用已近50%。黄河的水力资源相当丰富,资源蕴藏量在全国七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该流域可开发水力资源的年电量有1170亿度。黄河水力资源在沿黄9个主要省区内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除四川省外,沿黄8省区共有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41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1750亿度,其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就占了2/3。加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流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