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艾思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90 艾思奇1910—1966哲学家、翻译家。原名李生萓。云南腾冲人。1924年随父到香港,入教会中学,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1927年赴日本自修日文、德文。1932年起发表外国哲学和诗歌译文。译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米丁《新哲学大纲》、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著有《翻译谈》等。 126 艾思奇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两度赴日求学,参加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4—1937年任《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去延安,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中国文化》主编等职,与何思敬主持延安新哲学学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34年发表《大众哲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通俗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主要哲学著作收入《艾思奇文集》。 艾思奇1910—1966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著作。1937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等院校任教,并先后担任中央文委秘书长、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显著贡献。主要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译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等。 艾思奇1910—1966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家。云南腾冲人。蒙古族。原名李生萱。后因信仰马列主义,热爱马克思和伊里奇(列宁),以艾(爱字谐音)为姓,改今名。祖籍蒙古,元末明初始落籍云南。青少年时代在昆明读书。1928年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归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在上海加入进步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任上海《读书与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 中共中央研究院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马列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编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思想方法论》、《新哲学论集》、《实践与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有《艾思奇文集》。 艾思奇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两度留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慨然回国。1933—1935年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大众哲学》,此后印行32版,影响甚大。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出版《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如何研究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著作,并与郑易里合译苏联米丁的《新哲学大纲》。1937年9月到延安,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文化》主编等。与何思敬主持延安新哲学会,与吴黎平合编《科学历史观教程》。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其主要著作已编入《艾思奇文集》。 艾思奇中国哲学家。1910年生,1966年去世。云南腾冲县人。1925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春去日本求学,在日期间参加了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钻研黑格尔的《逻辑学》等著作。1928年春返回昆明。1930年再度赴日,考入福冈高等工业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弃学回国。1933年写成了第一篇哲学论文《抽象作用和辩证法》。此后不久加入“社联”,从此走上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1935年其作品《大众哲学》出版。该著作结合现实生活用通俗的形式阐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49年前就发行了32版,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发起组织自然科学研究会,出版《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与郑易里合译出版了《新哲学大纲》。1937年出版了《哲学与生活》。1937年10月到延安,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教员等职。其间与人合编《科学历史观教程》,发表《论中国的特殊性》、《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思想的述评》等文章。1949年后,在马列学院主讲社会发展史。1950年出版《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1954年写成《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1955年写成《胡适实用主义批判》、《批判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两本小册子。同年,马列学院改为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艾思奇先后任党委委员、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6年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