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节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施行的一种消极救荒措施,主要有减膳、禁酒、省用三种。历代饥荒之所以严重,是因为缺乏积蓄,统治者平日奢靡浪费,又造成积蓄空虚。因此,历代救荒者均提倡节用。但在太平时期,统治者往往知而未能施行,或在名义上施行而实际上没有施行。待灾荒来临,就只好谋求事后补救之策,希望能弥补于万一,来顺应时议。其实施范围,一般仅限于皇宫与官府,有时也涉及于百姓。这种救灾办法,因其施行范围仅限于君主个人或君主外百官,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节用Jieyong语出《墨子》。其含义:❶节省费用,《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