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寺门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花寺门宦回族伊斯兰教虎夫耶门宦支系之一。因其寺仿效佛教寺院用各种彩色雕画装饰而成,故名。其门创始人为马来迟。人称“道祖太爷”。该门在遵行上很严格,除遵守“五功”和圣行功课外,每天要做84拜“副功”,48000次赞词(则可若)。教徒殁后,由花寺太爷念“讨白”。主张亡者家属不哭,也不穿白戴孝,站“者那则”时要脱鞋。解放前教徒以甘肃河州和青海循化为最多,散居甘、宁、青、新四省,总计约有20余万人。 花寺门宦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学派支系门宦之一。花寺门宦是虎夫耶学派最大的支系门宦,因早期建筑的清真寺、拱北,多系雕梁画栋,彩色花卉装饰,故称“花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1681~1766,经名阿布都·哈里木,甘肃河州人, 自幼在清真寺攻读伊斯兰教经典, 18岁时完成学业,成为一位青年阿訇,先后在青海、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真寺任教长。清雍正六年(1728年),马来迟赴麦加朝觐,并到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等地游学深造,先后研究了沙孜林耶、嘎的林耶、纳格什班迪耶和赛哈来外勒迪耶等苏非派学理, 并拜虎夫耶学者艾海曼提·阿格来以及麦加著名学者茂俩拉买核都米为师。雍正十二年 (1734年) 马来迟返回河州, 综合各派教旨, 开始在河湟地区传播虎夫耶学理。经过30年的宣教, 河湟地区的不少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穆斯林尊信了他的教旨, 还有青海卡力岗地区的部分藏族也在他的影响下皈依了伊斯兰教, 花寺门宦逐渐发展成河湟地区人数最多的门宦之一。花寺门宦教众主要散居于甘肃河州西、南两乡,广河三甲集,和政买家集、牙当、大小南岔,青海循化、西宁,宁夏银川及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花寺门宦至1949年已传七辈,教主依次为: 马来迟、马国宝、马光宗、舍木松的格、奴茸的尼、马桂源、马克里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