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腔瓷腰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花腔瓷腰鼓宋。长57.6厘米。197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出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腰鼓为细长腰,一端喇叭形,一端呈葫芦形,造型活泼精巧,富于美感。腰身绘褐色双龙缠莲纹和蜻蜓嬉戏图。纹饰流畅、疏朗,与轻盈的鼓身十分相配。通体罩一身青釉,匀润而清新。 花腔瓷腰鼓乐器。广西永福县窑田岭宋代窑址出土。一般长约50厘米,瓷质,一端呈球状,一端呈喇叭筒状,中间鼓腰细长。鼓身施青黄釉,饰釉下褐彩纹;两头绘双螭,腰部绘交尾蜻蜓。可用羊皮或蚺蛇皮作鼓皮,用铁圈、绳索、铁钩紧固,用手拍击而伴歌舞。瓷腰鼓具有声音宏亮、悦耳,“合乐之际,声响特远”的特性而备受人们喜爱。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周去非《岭外代答》有关于其产地、制作工艺,使用情况的记载。瓷腰鼓在全州永岁乡窑、永福牛坪子窑、柳城县柳村窑,桂林东窑村窑、容县城关窑、藤县中和窑都有出土。近现代壮族地区的许多娱乐及宗教活动仍有使用瓷腰鼓的习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