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苏丹各国手册丛书杨期锭、丁寒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32开,203页。 苏丹全称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2,505,813平方公里。人口2,350万 (1985年),阿拉伯人约占39%,黑人占30%,有大约600个部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约有半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南部居民多信奉拜物教。首都喀土穆。全国大部为盆地,尼罗河自南至北流过,东部和西南部是高原。主要属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喀土穆素有“世界火炉”之称。主资资源有铁、铬、铜、锰、金、银、铀、铝、铅、锌、石棉、石膏、云母、滑石、石油和天然气等。水利资源丰富。农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高粱、小米、玉米、小麦等。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有纺织、制糖、制革、卷烟、炼油、水泥。主要出口棉花、芝麻、花生、阿拉伯树胶、皮革; 进口食品、烟草、饮料、化学工业品、纺织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苏丹港承担90%以上进出口运输任务。货币名称苏丹镑。公元前4000年左右已有原始部族居住,公元前8世纪北部努比亚人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迁入,16世纪初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王国。19世纪初受埃及统治,19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向苏丹扩张。1899年受英埃“共管”,1951年埃及废除英埃“共管”协议,1956年1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苏丹共和国。1959年2月4日同中国建交。 苏丹又译“速檀”,为波斯语sultan的汉字不同音译,意译为“王”,哈萨克汗国的高级统治者,由大可汗的亲信兄弟子侄充任。统管兀鲁思的军事和民政。一般说来,每个苏丹约拥有10万部众,2—3万名战士。 苏丹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力量”、“权柄”。塞尔柱王朝君主于1056年或稍后正式使用这一称号。此后,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君主或平民使用此称号者日益增多。 苏丹阿拉伯语Sultan 的音译,亦译“素丹”、“算端”、“速檀”、“锁鲁檀”等。原意为“力量”或“权柄”,后意为“君主”或“统治者”。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的称号。十世纪伽色尼王朝统治者马哈穆德(Mahmud, 998—1030在位)被称为苏丹,是用作国家统治者称号之始,以后哈里发常将此头衔授予帝国辖内的各地君主,至十一世纪为穆斯林国家使用。十三世纪末,土耳其人建立奥斯曼帝国,其统治者亦称苏丹。苏丹统治的国家,称为苏丹国。中国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察合台后王中也有称苏丹者。 苏丹伊斯兰教国家君主的称号。原意为“有权势的人”,《古兰经》中指道义或精神上的权威。突厥人在中亚的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马哈穆德(998年至1030年在位)最早使用这一称号,后哈里发常将此衔授予阿拉伯帝国辖内的各地君主。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首领图格利尔攻进巴格达后,迫使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授予他苏丹称号,后渐为许多伊斯兰教国家的统治者所沿用。奥斯曼帝国的君主亦称苏丹,现阿曼和文莱的君主仍称苏丹。 苏丹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称苏丹共和国。1956年1月1日建国。国土面积2505813km2,人口3150万(1997年估计数)。首都喀土穆。1959年2月4日与中国建交。全境是一个由南向北凹陷的大盆地。最高点为南部边境的基涅山,海拔3187m。海岸线长720km。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全境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mm。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5美元。1998年8月汇率:1美元=1826苏丹镑。工业基础薄弱,1997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农业是主要经济支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1997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80%。可耕地面积为8400万hm2,但利用率仅为15%。经济作物(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胶)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占出口额的66%。苏丹长绒棉产量仅次于埃及,居世界第2位;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第1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印度和阿根廷;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各国中占第1位,出口量占世界的50%左右;阿拉伯胶占世界总产量的60%~80%。1990/1991年度,交通运输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有铁路总长5516km。公路总长11900km,其中柏油路4320km。有远洋商船10艘,总吨位12.2万t;内河航线总长4070km,有轮船300多艘。苏丹港是主要商港,年吞吐量800万t,承担90%的进出口运输量。国内运输90%经空运。有大型飞机10多架。全国有民航机场50多个,其中国际机场5个。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全国成人文盲率64%,学龄儿童入学率为75%。全国有中、小学校11553所,学生313万;综合大学5所,专科院校11所。苏丹2004年人口3451.2万。独立日1月1日(国庆)。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92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0美元。2003年通货膨胀率11.7%。2002年失业率18.7%。2003年工业、农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7%、39.2%。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