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苏子又称“白苏”。为唇形科一年生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crispa)的小坚果。原产我国。茎四棱形,带紫色,上有紫长柔毛,叶对生,卵形或圆卵形,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花,花红色或淡红色。春季播种,夏秋采收。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嫩叶可作蔬菜食用,种子可榨油。中药学将地上部分入药,茎叶称紫苏,老茎称苏梗,果实称苏子。紫苏性温,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鼻塞、咳嗽,也可解鱼蟹毒。苏梗能顺气,主治胸部闷、呕吐等症。苏子较野苏粒大,银灰色,上面有网状皱纹。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和医治痰多等功能。也是观赏鸟最喜食粒料。但由于含脂率高,不宜多喂。一般不超过总食量的10%。 苏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均有栽培。辛,温。归肺、大肠经。有止咳平喘,下气消痰,润肠通便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苏子一卷。战国时苏秦(生卒年不详)撰。秦字季子,河南洛阳人,曾任六国相,事迹详见 《史记》本传中。《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 《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清人马国翰从《战国策》、《史记》中辑苏秦之事,合为一卷。然而,关于 《苏子》一书的流传,学术界有种种分歧。有人怀疑苏秦的著作在汉代称为 《苏子》,晋以后称《鬼谷子》,故《隋书》、新旧 《唐书》有《鬼谷子》而无 《苏子》。又 《太平御览》等书引 《苏子》,是道家苏彦的著作,非纵横家之《苏子》。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与《史记·苏秦列传》所载不同,可供参考。现存的版本为《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苏子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不同。其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据《意林》等书辑为一卷。而《意林》引苏彦作苏淳,恐有伪误。因《意林》中引有“翠以羽殃身,蚌以珠碎腹”数句,宋代王应麟《困学记闻》以为是战国苏秦语,所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王应麟“不知此乃道家苏彦之语,非 《汉志》所载纵横家苏子之言也。”说明马国翰所辑,为苏彦所作的可能性较大,可资后世学者参考。现存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