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州弹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苏州弹词

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用苏州方言说唱。苏州弹词经长期的衍变发展至清初已从撂地演出转入茶坊、寺观等固定场所演出。1762年,清乾隆皇帝南巡,听了著名艺人王周士的弹唱后倍加赞赏,封他七品官位,以后他率先创立了艺人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促进了弹词的发展。嘉庆年间,相继出现了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庭四大名家。咸、同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姚士章等名家,他们对弹词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清末,弹词流入上海以后,大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给其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至20世纪30年代,弹词艺术呈现了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苏州弹词采散文与韵文相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文体说唱故事。演唱形式以单档和双档为主,说、噱、弹、唱为其艺术手段。表演时模拟书中各类人物俗称“起脚色”,说唱的同时辅以手势、眼神和面风,注重用语言来造型状物,说法尤重理、味、趣、细、技五字艺诀。唱词为七字句,讲究音韵平仄。唱腔结构为上下句反复体,即以上下两句基本曲调为基础,以定行腔,加以变化,反复演唱。这一基本唱腔称为 “书调”,经历代艺人丰富发展,形成了20多种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各派唱腔以姓氏命调如: 陈(遇乾)调、俞(秀山)调、马(如飞)调,还有沈薛调、徐调、蒋调、杨调、夏调、祁调、周调等。此外,弹词还吸收了不少昆曲、苏摊的常用曲牌,由书中特定人物演唱。伴奏乐器为三弦、琵琶。演员自弹自唱、互相衬托。传统书目历来以长篇为主,较有影响的如 《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描金凤》、《双珠凤》、《落金扇》等。1949年以后整理、改编了 一些长篇书目,创编了不少中、短篇曲目,增加了分回、开篇、选曲等形式,大大发展了弹词艺术的特色和表现力。


苏州弹词单档


苏州弹词(双档)邢晏春(左)邢晏芝(右)


苏州弹词三种演出形式

苏州弹词

曲艺曲种。用苏州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苏南、上海和杭嘉湖地区。清乾隆(1736~1795)年间已颇流行,嘉庆、道光(1796~1850)年间,名家辈出,积累了众多书目,产生了不同的风格流派。清末进入上海,有了更大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开始有了女艺人。在体裁上为散文与韵文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传统书目有《玉蜻蜓》、《珍珠塔》、《三笑》、《描金凤》等50余部。1949年增加了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新书目多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