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茵陈蒿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茵陈蒿汤

清热剂之一。出自《伤寒论》,见《猪经大全》。茵陈蒿150克、栀子60克、大黄45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300克:猪、羊30~45克。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证见体热、口眼及可视粘膜色黄鲜明、腹胀口渴、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者适用。方中茵陈清利湿热、除黄疸,为主药;栀子通行三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为辅药;大黄降泄郁热,使湿热之邪通过大便排解,为佐药。三药相合,能清热利湿,使邪从两便排除,则黄疸自消。
本方是治湿热阳黄的代表方剂。有明显的利胆、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防治肝损伤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证。《猪经大全》中治“猪黄膘症”方(鲜茵陈、生大黄、生栀子)即本方。《中兽医治疗学》中治马黄疸的茵陈大黄散也是本方。本方去大黄,加黄连,名三物茵陈汤(《证治准绳》),适用于湿热盛而无便干之黄疸。本方只适用于湿热黄疸,若为阴黄,则不宜,可另选用茵陈四逆汤(茵陈、附子、干姜、炙甘草(《玉机微义》)或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医学心悟》)。

茵陈蒿汤

《伤寒论》方。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满,口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

茵陈蒿汤

出自《伤寒论》,由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黄9克组成,水煎服。有清热,利湿,退黄之效。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悉黄,黄色鲜明如橘,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服药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近年来,广泛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有可靠疗效。

茵陈蒿汤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s decoction for clearing away heat and eliminating wetness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的汤剂。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症见结膜、口腔黏膜黄染,其色鲜明,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