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茶马互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茶马互市唐宋以来我国西部与北部的游牧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及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帛等生活必需品的大规模集市性贸易活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宋景德(1004—1007)中,立牧监,收市戎马,西北的原州、渭州、秦州、德顺军亦置场市,后恐少数民族得钱销铸兵器,改以茶帛等物易马。熙宁七年(1074),在成都置榷茶司,在陕西熙秦等地设买马司及博马场,掌管与熙河、秦凤等地藏族以茶市马事务。十年,又置群牧行司,以往来督市马者,茶马互市开始制度化。元丰四年(1081),置都大提举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南宋偏安,茶马停止,嘉泰三年又置四川茶马司,与西南各族互市。明朝茶马互市极盛,史称“东有马市,西有茶市”。洪武年间,明政府在今甘肃地区先后设置了秦州、洮州、河州三茶马司,洪武三十年(1397),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治所迁往西宁。永乐九年(1411),又在张掖置甘州茶马司。遣御史巡督茶马。并制定金牌信符制度,与茶马互市相辅相行,从而赋予茶马互市以“马赋差发”的新性质,使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纳马市茶行为具有了支纳科差的意义。茶马互市,初不定期,嗣后改为定期,故有中秋开市,四月而止之制。然各地定期,多有不同。明代茶马互市,寓有以茶驭番的含义,故严禁私茶,立法苛重。但明中叶以后,由于私茶利大,私市日盛,官方的茶马互市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废弛现象。清初茶马事项,多沿明旧制。但未能久行,康熙四十四年,茶马事务停止。雍正时曾谋恢复,未能实现。 042 茶马互市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的贸易活动。始于唐代,盛于宋、明、清,长达千余年。唐开元十九年(731),占据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要求与唐划界互市,交马于赤岭(今青海湖东岸日月山),互市于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县)。唐允许交马、互市均在赤岭。输往北方的主要是四川、汉中地区的茶叶,正式的茶马互市贸易由此开始。宋为边防的安全,加强了对茶马互市的控制,在成都、秦州置榷茶买马司,后又改设都大提举茶马司,全面负责茶马交易与市场监督。明政府制订茶法和马政,推行严格的茶叶征税法和马匹摊派法,交易双方必须在固定的官市上按照规定的茶马比价进行交易。实际上成为明王朝的一种“以马代赋”制度,用以控制、攫取战马。各少数民族不堪忍受,在沿边地区,纷纷进行自由贸易,称“私市”。清政府采取了不再征收牧民马匹和允许民间自由贸易的政策。于是延续了千年的茶马互市遂告终。茶马互市对繁荣农、牧业经济,促进民族团结曾起过重要作用。 茶马互市tea-horse interchange trade唐、宋、明、清等朝代以茶叶等物资向周边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各民族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 茶马互市teahorse transaction中国唐宋和明清时在边疆地区实行的一种以茶易马的贸易制度。中国内地有茶缺马, 边疆一些少数民族多马无茶,故历史上的边茶贸易, 长期采用以茶易马形式。茶马互市, 起始于唐。《封氏闻见记》载:“往年回鹘入朝, 大驱名马, 市茶而归。” 茶马互市古代中原统治者与边疆少数民族间的一种贸易形式。蒙古族人民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奶茶,远在宋辽时期茶叶已到北方。宋朝为用茶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及畜产品在边关实行茶马互市。还专门建立了提举茶马司,管理这一事宜。但历代统治者一面实行茶马互市,一面又“以茶饵之”,谋求政治、经济利益。 茶马互市古代中原地区以金帛或茶叶之类商品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汉族换马交易的市场。始于唐代,盛于明代,到清乾隆时全部停止。天水的茶马互市最早起源于唐肃宗时期,是唐朝官方机构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到了宋代,朝廷政府多次在古秦州设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6年),宋朝在秦州的古渭(今陇西县)和永宁(今甘谷县磐安镇)两寨边设州置场买马。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秦凤路官员王韶又在秦州古渭寨专门用官钱设市易司控管互市。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朝廷派程之郡主管秦蜀茶马公事,以羡茶换战马,得良马益多。参与交易的商品除茶叶、马匹、丝绸之外,还有木材等。当时秦州成为与西夏贸易的主要商业重镇,是甘肃陇东南地区最大的茶马集散市场。秦州商业的兴旺,使货币交易量严重不足。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朝在秦州设铸钱监,铸造货币以应急需,用于扩大市场交易,这对古代秦州以及甘肃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了明朝,秦州茶马互市更加兴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在秦州、洮州、河州等地专设茶马司,贮备官茶以易马,西北各游牧部落纷纷以马来售。清朝乾隆年间,由于所需马匹完全可以税赋形式向少数民族地区征调,以茶易马的制度失去意义,遂明令废止,秦州茶马司随之取消。 古代茶马互市榷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