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荣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荣格1875—1961Rongge, C. G. Jung,瑞士心理学家,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190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其后在苏黎世大学的精神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05年,在该校担任精神病学讲师。几年后辞去这一职务,自己开业行医,并从事研究和著述工作。荣格后来和弗洛伊德建立了亲密友谊, 并参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运动,并于1911年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后来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出现了分歧,并在《无意识的心理学》(1912)一书中公布了这种分歧, 因而中断了他们的友谊。1914年, 他辞去学会主席职务并退出了学会, 开始专门从事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荣格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学说,认为人格由三个层次组成,即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还提出了人格类型说, 根据自己的里比多学说把人格分为两种类型:内倾型和外倾型。他认为纯粹内倾或外倾的人是没有的,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下,由于某种情境的影响而有一种占优势的态度而已。荣格著作还有《追求灵魂的现代人》 (1931)、《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1958)等。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用心理分析说解释审美现象,以普遍人性解释艺术。提出艺术是人的本能的化妆性的满足。参见“心理学”中的“荣格”。 荣格1875—1961Carl Gustav Jung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之一。曾是弗洛伊德的信徒,后因观点分歧而自立门户,建立了“分析心理学”。不同意弗洛伊德的里比多(Libido)完全是性的潜力的观点,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提出人格类型学说,将人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出八种机能类型。主要著作有《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类型学说》、《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记忆、梦、思考》等。参见“美学”中的“荣格”。 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者。早年是弗洛伊德的主要合作人,但其研究宗旨逐渐与弗洛伊德的精神病的性基础理论分歧。在他发表《无意识心理学》后,遂与弗洛伊德决裂。以后不断发展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有: 区分心理类型 (外倾型、内倾型); 区分头脑的四种功能 (思维、感情、感觉、直觉); 他着重研究的是潜伏在意识活动后的无意识背景,并强调梦幻的重要。他认为梦幻是一种事实,并在某些病人中发现了一些不能用人类的历史词汇表达的古代材料。他还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假设,认为人的无意识中既含有自身的经历亦含有人类所共有的遗传的文化经历。他后期的研究还涉及病人的梦幻和病人的画、宗教的象征、神话、炼金术,甚至现代物理学。荣格的著作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人类学、宗教、艺术与文学、历史等都起到了重大影响。 荣格1875—1961Jung,Carl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曾受到弗洛伊德的特别重视,1911年被推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1914年因观点分歧离开弗洛伊德,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分析心理学体系。荣格修正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学说,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分为相互补充的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无意识不只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集体无意识”是通过遗传存在于脑结构中的前人经验的反映,因此更为原始、更为基本,是个体意识与无意识的基础。他还根据里比多的趋向把人区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结合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精神活动方式,对人的性格做了八种类型的划分。他的性格类型说对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心理类型》(1924)、《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1954)、《人及其象征》 (1954)、 《追求灵魂的现代人》(1955)、《记忆、梦、反省》(1961)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