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莺莺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莺莺传又称《会真记》。传奇。唐元稹(779—831)撰。一卷。稹有《元氏长庆集》已著录。是篇写崔莺莺与张生相遇于河东普救寺,从而相互倾慕,托婢女红娘往传书信,私自结合,后莺莺终被张生所弃的故事。作品着力刻画莺莺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婚姻幸福的精神,和温柔执着于爱情的善良性格。对张生始乱终弃,玩弄女性的卑劣行为,却加以辩护。尤其视女性为“尤物”,“不妖于身,必妖其人”,暴露了作者歧视诬蔑妇女的封建思想意识。后世学者多方考证,故事人物情节,多与作者艳史暗合,责元稹无行不义。篇中所谓为时人称许的“张生善补过”,自然视为作者美化自己之辞。书成于贞元十六年(800),因文中有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又道教称仙人为真人,描写张生遇莺莺有似遇仙女之意,故又称《会真记》。对后世文学艺术有重大影响。元人王实甫据此写成杂剧《西厢记》,常被各种地方戏曲所取材。有《虞初志》、《绿窗女史》、《唐宋传奇集》等丛书本。另《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均题《会真记》。 《莺莺传》yingyingzhuan唐代诗奇。又名《会真记》。元稹撰。原题《传奇》,《太平广记》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关于张生的原型,宋代王銍《传奇辨证》考证为元稹本人,今无异说。关于崔莺莺的原型,王铚认为是唐永年县尉崔鹏之女,今无定论。文中的莺莺是一个写得很成功的艺术形象。她出身名门,深受封建意识的熏陶,举止端庄文静,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在外表上有时会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她通过侍女红娘已用诗同张生互通心曲,但当张生按约赴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张生的“非礼之动”。但几天之后,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在她的思想深处,并没有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当她遭到遗弃后,竟认为“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表现出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对她的性格和心理,刻划得比较细致,使得这一形象有血有肉,异常鲜明。相比之下,张生的形象则写得较为逊色。他对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醉心功名的士子的真实写照。作者为了替他辩解开脱,篇末不仅使人物形象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作者赞许他为“善补过者”,反映了世界观中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论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莺莺传》Yingyingzhuan唐代传奇小说,又名《会真记》。元稹(779—831)撰。元稹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洛阳人。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宰相等职。其文学创作以诗成就最高,他与白居易一起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他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莺莺传》为其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元稹年轻时政治上较有作为,而私生活方面较为疏放,有过类似《莺莺传》中张生的经历。此文作于贞元二十年(804)九月,元稹讲故事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作此传。原题《传奇》,《异闻录》收载。《太平广记》卷488收录此文,改题《莺莺传》。鲁迅辑《唐宋传奇集》亦收此文。本篇写贵族少女莺莺与书生张生恋爱、后被张生抛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热恋张生,克服了自己的犹豫动摇,与张生私自结合,表现了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然其被张生抛弃后所表现出的软弱,削弱了这一形象的意义。文中的张生为了沿着科举的阶梯向上爬而遗弃了莺莺,并大骂莺莺为“尤物”,“妖孽”,还以“善补过”为其始乱终弃的无耻行径辩解,造成了作品主题思想上的矛盾。鲁迅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确为中肯之论。本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刻画了鲜明生动、血肉丰满的莺莺的形象,极富典型意义。此故事流传极广,唐代即有不少文人以诗歌之。宋赵令畤的鼓子词《商调蝶恋花》,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等,均写此事,至今家喻户晓。 《莺莺传》唐代传奇小说名,又叫 《会真记》。唐代元稹撰。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家。 莺莺传传奇小说。又名《会真记》。唐元稹作。写张生在普救寺与崔莺莺相遇,羡其貌美,托崔氏婢女红娘传其心意,遂在西厢与莺莺私通。后张生赴考,莺莺竟遭遗弃。后世据此改作的剧本颇多,以元王实甫《西厢记》最为著名。此作收入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