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萍浏醴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即丙午萍浏之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灾情严重,官绅哄抬米价,安源矿工和广大农民遭到饥饿威胁,生活急剧恶化。同时会党首领马福益被清军捕杀,会众反清活动俱增。次年同盟会总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趁机联络会党,运动新军,宣传同盟会纲领,发动矿工和贫苦农民,酝酿起义。刘在长沙总揽全局,蔡去萍乡协助会党首领龚春台联络各地山堂成立“洪江会”,推龚为大哥。贫苦农民和矿工纷纷入会,数月间,会员增至数万人。十月十九日(12月4日)起义首先在浏阳麻城爆发。蔡、龚立即通知各地响应,定起义军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推龚为大都督,蔡为左卫部统领,发布檄文,列举清政府十大罪状,以同盟会纲领为号召,贫苦农民、矿工和部分防营兵勇纷纷加入义军队伍,数日间起义军增至数万人,安源矿工成为革命军的主力。起义军分三路进军,一路据浏、醴攻长沙,一路取萍乡、安源为根据地,一路由万载、宜春东出南昌,进取江南。起义军陆续攻占浏阳、文家市、上栗市、桐木、宜春等地。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和江宁(今南京)军队数万人进行镇压,起义军在分散作战的情况下,终被清军各个击破。革命党人和群众被杀万余人,刘道一、蔡道南等死难。萍、浏、醴起义虽失败,但它作为同盟会的首次起义而载入史册。 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浏之役”。同盟会策动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的反清武装起义。1906年(农历丙午年)同盟会员刘道一等在湘、赣一带联络会党酝酿起义。12月初,会党首领之一廖叔保首先在浏阳麻石起义,接着会党首领龚春台等率众在萍乡起义,各路响应,义军称“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推龚为都督,发布檄文号召革命。起义军以安源矿工为主力,占领萍、浏、醴等大片地区,清廷调遣大军镇压,至月中失败。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策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的武装起义。也是同盟会组织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湖南灾情严重,米价飞涨,民不堪命。同盟会总部派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运动军队,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纲领。蔡与魏宗铨到萍乡、浏阳、醴陵一带同会党领袖龚春台联络各山堂,成立洪江会。12月4日起义首先在浏阳麻石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并定起义军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龚为都督,蔡、魏为左右卫都统领,发布檄文,声讨清政府十大罪恶,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得到广大群众拥护。起义军陆续攻占浏阳、文家市、宜春等重要市镇,屡败清军,声势浩大。清政府调军数万进行镇压,起义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遇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