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萨都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萨都剌约1272—?元诗人。字天锡,号直斋。祖籍西域,回回族。出生在雁门,故自称是雁门人,并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雁门集》。泰定四年(1327)考中进士,任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天历二年(1329)七月,到镇江路总管府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后历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燕南宪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至元丁丑年以后,有关萨都剌的仕宦经历、生活行踪及卒年等问题,异说纷纭,有待进一步研究考定。萨都剌18岁开始诗歌创作,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今存其后裔萨龙光编校的《雁门集》14卷,有殷孟伦等的标点本,存诗780余首。又有《西湖十景词》1集,存词14首。他的诗以多种体裁、多种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成就,代表了元代少数民族诗歌的最高成就。萨都剌还善书画。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传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梅雀》画作于延祐二年(1315)春,画上有题诗1首,是《雁门集》所未收者。 113 萨都剌1305?—1355?元代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人。生地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进士。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晚年寓居杭州,徜徉山水之间。他博学能文,兼善楷书。文学创作以诗为主。部分诗作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主要是山水诗多有佳作。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描写细腻而入微,具有悠远的意境。词作虽不多,但较有影响,被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今人有点校本《雁门集》。 萨都剌1308—?Sadula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祖父因功留镇云、代,遂以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为籍贯。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官闽海廉访知事,河北廉访经历等职。晚年寓居武林。萨都剌虽是蒙古族人,但具有丰厚的汉族文化素养,精通汉语,擅长诗词,在当时尤其以宫词、艳情乐府著称于世。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他“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他的诗学晚唐温庭筠、李商隐,于秾艳细腻之中流露出自然生动之趣。诗风以清丽俊逸为主,亦有豪迈奔放之作。性喜山水,亦多山水之诗,写景小诗尤其具有婉丽新鲜之致。不过,由于萨都剌的诗缺乏更充实的内容,反映面也略嫌狭窄,影响了他取得更高的成就。现存作品有《雁门集》、《集外诗》以及词曲集《天锡词》。 萨都剌1305—1355元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人。泰定进士,任京口录事、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其诗多写自然景物,间有反映现实生活之作。风格或流丽清婉,或豪迈奔放。亦工词,小令婉丽,长调雄浑。《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颇有名。有《雁门集》三卷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