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萱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萱草daylily

Hemerocallis fulva,别名谖草、忘忧草、疗愁。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22,多倍体品种2n=3x=33,2n=4x=44。《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就是中国对萱草的最早记载。清代湖南省邵阳县、陕西省大荔县有大面积栽培,花为金针菜的原料。原始种于16世纪传到欧洲,19世纪开始杂交育种工作。20世纪初,培育出大花多倍体品种群。1974年中国引种多倍体萱草种子,并用于绿地栽培。萱草根状茎短,具肉质的纺锤状块根。叶基生,条形,排成两列,螺旋状聚伞花序,有花10余朵。花冠漏斗形,径约12cm,橘红色。花瓣中部有褐红色斑,单花只开一天。变种有千叶萱草(var.kwanso)、长筒萱草(var.longituba)、斑花萱草(var.mac-ulata)和玫瑰红萱草(var.rosea)等。花期夏季,种子9~10月份成熟。原产中国南部、欧洲南部及日本。耐寒,亦耐干旱与半阴,块根可在冻土中越冬;不择土壤,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好。分株、播种繁殖。春、秋季每丛带2~3芽分植,施入基肥,通常3~5年分株一次,分株当年开花。种子采收后,秋季沙藏,春播发芽,迅速而整齐。9~10月份露地直播,次春发芽,实生苗通常经2年开花。有些品种花葶苞叶,叶腋处形成茎芽,可作繁殖材料。也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


近代用于花境、花径或林缘的常为多倍体大花萱草,花有淡黄、黄、橙、玫红、褐红色等,也有花期长的小花品种。
同属常见栽培种还有:黄花菜(H.citrina),别名金针菜。花被管长3~5cm,花淡黄色,具清香,常夜间开放,次日中午闭合。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花被管长1~2.5cm,花色较深,其变种大北黄花菜(var.major)。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大苞萱草(H.middendorffii),苞片宽阔,花数朵簇生于花茎顶端,花被管1/3~2/3藏于苞片内。产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小黄花菜(H.minor),根较细,绳索状,植株矮小,花黄色,分布中国北部,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也有。

萱草yellow day-lily

Hemerocallis fulva L.,百合科,萱草属。宿根花卉。原产中国、日本。有纺锤形块根。叶基生,宽线形,先端尖,背面有龙骨突起。花茎高于叶丛,花4~10朵呈顶生聚伞花序;花阔漏斗状,橙红色,无芳香。蒴果,种子亮黑色。2n=22,33。中国有镇江的童氏萱草(H.thunbergiiBaker)、甘肃南部地区的北萱草(H.esculenta Keidz)、陕西长安的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 L.emend Hyland)、陕西北部地区的野黄花菜(H.altissima Stout)和小黄花菜(H.minorMill.),变种有千叶萱草(var.kwanso),花重瓣,有芳香。品种众多。宜疏松肥沃的土壤,喜湿润而耐干旱,喜阳光而耐半阴。花期6~7月。单朵花寿命一天,日间开放。果熟期8月。宿根露地越冬。分株繁殖为主,育种时则行播种。实生苗第3年开花。宜布置花境,或自然式栽种于空旷地,也可作切花。矮性品种宜点缀岩石园。

萱草

别名黄花菜、金针菜、红花萱草。多年生植物,高70—100厘米。茎单一。叶丛生。聚伞花序顶生,金黄色,花可食用。全疆平原地区栽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水、止血止痛的功能。药用根。主治浮肿、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乳痈肿痛、急性黄疸性肝炎、腮腺炎、小便淋痛带血、鼻衄、创伤出血或溃疡等病症。杀虫植物,对棉蚜、菜青虫有效。亦可观赏。

萱草

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金针菜。原产于中国。全属约14种,中国约有11种。根状茎较短。叶基生2列,带状。圆锥状花序,花1~2朵至多朵,有的可达100余朵。雄蕊6枚。蒴果。多数种染色体数2n=22,重瓣萱草2n=23。主要栽培种类有黄花萱草、黄花菜、萱草、小黄花菜、大花萱草、童氏萱草6大类。作蔬菜用时,其花的蛋白质含量鲜品约为2.9%,干品约为14.1%。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7:30:32